河湖景观+防洪屏障:河北邯郸滏阳河“生态廊道变身记”
图为治理后的滏阳河。 郭培 摄
中新网邯郸6月25日电 (王天译 段晨曦)仲夏时节的河北邯郸,每到傍晚时分,碧波荡漾的滏阳河畔,绿荫成排、鸟语花香,成为不少市民散步纳凉的好去处。
“以前滏阳河的水臭味熏天,一年到头不敢开窗户。”家住滏阳河畔的张运平说,近两年随着当地对滏阳河及支流河道的不断整治,“河道的周边环境一天天好起来,窗外又能听到各种鸟儿的叽叽喳喳了。”
发源于邯郸市峰峰矿区的滏阳河全长184公里,流经该市丛台区、冀南新区、曲周县等9个区县,最终归入海河,是邯郸的“母亲河”。历史上,滏阳河水面宽阔、航运发达,是邯郸至天津的主要航运交通线。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快速增加,大量生活垃圾和工业废水一度直接排入河流,致使河道淤塞严重,河槽行洪排沥功能遭到严重破坏,不仅昔日河道美景遭到破坏,并严重威胁沿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图为治理后的滏阳河。 于珊 摄
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修复并提升汛期河床行洪能力,2020年2月,邯郸市成立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工作领导小组,对滏阳河沿线流域展开环境整治修复。其中,位于邯郸市主城区丛台区的11.2公里河道成为治理重点。
“由于年久失修,滏阳河丛台区段河道堵塞,河底淤积严重,实际过流能力仅有20m3/s。”丛台区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毛文彬说,为恢复沿河景观,该区以“水通、蓄水、生态补水”为目标,通过清淤疏浚等措施,累计完成河道清淤扩挖215万立方米,河道底宽由原来的12米—15米拓宽到28米—43米,河口宽由原来的20米—30米拓宽到70米—85米,有效增加了河道生态补水量和补水面积,河道形态逐步恢复。
“经过两年的持续修复和治理,目前流量为102—289m3/s,行洪排沥功能大大增强,已成为邯郸市主城区北部的防洪屏障。”毛文彬说。
同时,为重塑“母亲河”景观,丛台区精心打造了丛台叠瀑、滏阳剪影、印象苏里、柳岸闻莺等九个生态节点,栽植月季、紫薇、欧石竹等本地适宜乔木260余种,绿化面积达84万平方米。
“滏阳河再也不是过去那种垃圾成堆的景象了。”当地市民陈彦冰感慨道。
据邯郸市水利局介绍,经过两年修复,目前滏阳河行洪断面恢复已完成167.5公里,河道两岸绿化235.8公里,并在滏阳河流域沿岸打造了峰峰矿区的滏阳河国家湿地公园、永年区永年洼国家湿地公园等9处河湖风景带,重现滏阳河昔日盛景。(完)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邮箱jdap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