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种菜、烹饪、手工……河北中小学探索多样化劳动课
让“劳动课”助力孩子成长
近日,教育部印发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根据方案,中小学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劳动课程内容共设十个任务群,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等,不同学段有不同目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从一年级到九年级的一体化劳动课程设计和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学会自主生活的技能,形成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尊重普通劳动者的健康的劳动价值观。此外,学生参加劳动教育的过程,也是进行职业启蒙的过程。”
那么,劳动课应该如何开展,有哪些经验做法值得借鉴呢?
1
临城县石城中学:因地制宜建设实践基地
临城县石城中学从2019年便开启了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之旅。
该校校长陈合清说:“我是一名在农村长大,求学归来又在农村一线工作多年的教育工作者。无论是在我个人的成长中,还是在教育教学一线的实践观察中,我一直觉得,劳动教育是一个人成长成才中必不可少的营养。”
2019年,陈合清来到石城中学后,学校西侧建起了名为“璞真园”、面积100亩的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劳动基地以肉苁蓉等中药材的特色种植为主基调,搭配植物种植园、动物饲养角和农耕文化体验区,更好地满足学生劳动技术教育和实践的需要。
种植园栽植了桃、杏、李等17类果树,饲养角喂养了100多只土鸡。在这里,同学们可以亲手参与饲喂,加深对当地动物的了解以及科学的防疫方法,增强对动物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农耕文化体验区可以让学生亲近农业,提升实践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在学校开辟的试验田里,学生们亲手种植谷子、玉米、花生等当地农作物及西红柿、大白菜等大棚时令蔬菜,“春种秋收”“多劳多得”的自然哲理也随之埋进心里……
随着劳动教育的开展,石城中学的老师们发现:让孩子们拥有真实的体验,还只是劳动教育的第一步;为了让劳动教育开展得更科学、更有效,还需要在课程设计上多下功夫。
为此,学校结合本校实际,编写了《肉苁蓉中药材种植》《劳动实用技术》和《劳动你我他》等校本课程。这里面既有农业基础知识和技术的内容,又有劳动设计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内容,使孩子们能够在学习体验中逐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这样的探索也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2021年,临城县被评定为教育部国家劳动教育实验区,璞真园也成为全县劳动实践教育的示范基地。
2
迁西县第四小学:设手工课培养创造力
在河北唐山的迁西县第四小学,特色劳动教育已被纳入大德育体系。近年来,“绿色”手工坊、微种植园、“小小管理员体验营”等集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于一体的特色劳动教育,已成为该校别致一景。
为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造活力,该校专门设置了“绿色”手工课程。手工课上,低年级的小学生们用苹果、葡萄等常见的水果,发挥想象,拼接成小动物、小植物等。中年级的学生则尝试“瓶瓶罐罐大创意”,将回收的饮料瓶、洗衣液桶等裁剪、彩绘,成一个个妙趣横生的绿色花盆和笔筒。此项活动,在“迁西县国办小学办学成果展示”中现场汇报展演,受到好评。
学校食堂是四小同学劳动教育的另一个课堂。在“小小管理员体验营”中,学生们亲自动手,管理洗手台、器皿间、消毒设施、餐桌等。学校还精心布置文化墙,在校园里营造出浓厚的劳动教育氛围。
3
石外教育集团:专项课让劳动教育规范化
在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劳动教育贯穿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教育教学中,尤其是该校的劳动专项课程,特色突出,已经受到学生家长和教育人士的关注。
石外集团小学部专业组主任曹爽介绍,劳动专项课程包括种植课、机器人科学课、木工课、烹饪课、缝纫课、机械课等。在烹饪课上,学生通过学习传统面点,如和面、揉面、做馒头、压面条、包饺子、烤面包等,增强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为了使劳动教育规范化,班主任每周组织学生观摩学习劳动示范视频,并进行系统教学。每位相关老师,还会有针对性地对每位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内容涉及劳动态度、劳动技能等多个方面。
与此同时,学校广泛开展家校合作:由学校确定分年级的劳动内容,由学生和家长共同制定劳动计划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家庭事务,如自己洗衣服、打扫家庭卫生、洗刷碗筷、整理被褥等。有很多家长反映,越来越多的孩子回家后,会主动参与家务劳动了。
此外,该校还在帮扶的六所山区小学分别开辟了一块1亩的劳动基地,将课堂教学与劳动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获得知识和劳动能力的双收获。(燕都融媒体记者孙磊)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邮箱jdap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