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原县积极推进泥河湾考古遗址保护开发工作纪实
寻梦泥河湾
■记者王宋平■通讯员田建辉亢晓明
清晨,当秋日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在泥河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古猿人雕塑上时,白惠元早已在遗址挖掘现场开始了工作……作为阳原县土生土长的农民考古技工,虽然还不到三十岁,可他干这一行已有十几年。记者问他为何选择这一职业,他说:“就是喜欢这个,放不下。”朴实话语的背后,是他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和对这片土地的深情。
的确,这片尘封了上百万年的土地,如今承载着很多人的梦想和期盼---考古工作者想要发现更新的成果,周边群众想要脱贫致富,而县委县政府想要将“泥河湾”打造成国际品牌,推向世界……
200万年前,东方人类从这里走来,如今,世人的目光再次聚焦泥河湾,阳原人挖掘文化内涵,保护遗址遗存,谋划产业项目,正努力将泥河湾打造成世界级的品牌。因为,“泥河湾不仅是阳原的、河北的、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发掘:不曾停歇的脚步
上世纪二十年代,英国学者巴尔博发现“泥河湾层”,从此,穿越时空的大门被开启,泥河湾不在沉寂。
1965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择义教授在虎头梁采集鱼化石时发现了一具披毛犀头骨化石。这是中国科学家第一次在这里发现旧石器时代遗迹。
1972年,考古学家盖培在泥河湾村西北侧发掘出一具完整的纳玛象头骨化石,这一发现,将泥河湾历史推到了100万年前。
2001年春,马圈沟第三文化层的发掘结果震惊了世界。10条大象肋骨、散落的石片、刮削器以及每条肋骨上保存着清晰的刮削痕迹,一起“讲述”了人类最早的盛宴情景。这一发现将泥河湾盆地旧石器遗址的年代又向前推进了数十万年,达到200万年左右,挑战了人类起源于东非奥杜维峡谷的单一论。
……
“泥河湾遗址群作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源头,以其文化遗迹众多、文化序列完整、文化连续性强的特性,历来是国内外考古界向往的圣地,从发现至今,先后有70个国家的1100多名专家学者到泥河湾进行过科研考古发掘。”阳原县泥河湾遗址群保护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副县长孙莉介绍。
尤其是近年来,泥河湾考古得到了国家、省、市的关注和大力支持。2012年,在省政府的支持下,泥河湾东方人类探源工程获省科技厅立项批准。项目共确定旧石器专题调查与发掘、地质和环境研究三个课题、11个专题。2013年,《泥河湾遗址群考古工作计划(2013-2017)》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准。2014年,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泥河湾2014年工作汇报会在石家庄召开,会上签订的泥河湾科考工作合作研究协议,进一步提高了泥河湾的研究水平。
而随着发掘工作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遗址遗迹被发现,仅今年上半年,泥河湾考古发掘就取得了不少新成果---在油房遗址新发现的石制品为研究石叶技术及勒瓦娄哇技术提供了新材料;在九头鸟沟发现的泥河湾层顶部3个文化层,对研究泥河湾古湖的消亡及人类活动具有重要价值;在周家山东部洞穴发现人类活动遗物;新发现的草原猛犸象化石是世界上最完好的早期草原猛犸象幼年个体化石;在大黑沟出土的板齿犀牙齿化石,是迄今在泥河湾盆地首次发现的完整材料……
现在,泥河湾遗址群作为国际地质考古界公认的第四纪国际标准地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也是弥足珍贵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这里先后发现早、中、晚旧石器遗址156处,出土古人类化石、动物化石、石器10万多件。目前,全世界已发现的百万年以上的人类文化遗址共有53处,而泥河湾遗址群就占了48处。
带动:不期而遇的收获
阳原县大田洼乡东谷它村,一个只有200多口人的小村,却因考古发现而出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卫奇退休后,便常住在东谷它村。如今,通过硬化、美化街道,打造考古文化墙,并依托卫奇教授的泥河湾猿人观察站、中国科学院古地磁实验室及其样品储藏室,东谷它村已成为考古文化村。
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片沟壑纵横、连绵起伏的土地会有如此大的魅力,能够吸引世界的目光,带动他们脱贫致富。
今年6月12日,阳原县举行了泥河湾研究中心奠基仪式,标志着项目建设全面开工,年内将完成主体工程并进行部分装修,成为科研考古的重要平台。而泥河湾研究中心只是泥河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一项建设内容。总投资7000万元的游客服务中心,将重点建设科普文化广场、观景平台和地球生命轴线等,集中展示体验旧石器文化,现已完成投资1000多万元。投资5609万元的马圈沟遗址博物馆,现已完成项目可研报告,主要包括遗迹展示区、场景复原区、发掘工作区、考古体验区等五个板块。
然而,泥河湾考古遗址群的作用绝不仅限于考古研究。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面貌改善、旅游产业发展……这些看似与考古毫无关联的工作,在泥河湾的带动和辐射下,呈现出全新景象。
阳原县文广新局副局长赵永胜介绍,近年来,阳原县投资1.2亿元,拓宽修建了通往泥河湾考古遗址公园30.2公里的旅游道路;投资5000万元,绿化整治了泥河湾考古遗址公园周边荒山、道路和边坡等,新增绿化面积3000多亩;投资850万元,建设完成了泥河湾考古遗址公园引水饮水工程,彻底解决了遗址公园建设、绿化和周边居民的生活用水,改善了居民生活条件。
同时,阳原举全县之力,打造泥河湾文化产业项目,实现了“鉴赏远古文化”和“体验生态休闲”的联姻。依托泥河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加速打造环京津休闲产业带的核心节点,依托3万年前的古水温泉---“北魏官塘”古温泉的优质温水资源,加快实施总投资30亿元的泥河湾温泉休闲度假苑项目,打造“京东四季天然水上乐园”。
近三年来,到泥河湾参观的游客从2012年的3万人次提高到2014年的10万人次,“阳原泥河湾”品牌芳香四溢。
品牌:不可或缺的元素
“‘泥河湾’怎么宣传都不为过!”河北师范大学泥河湾考古研究院院长、研究员谢飞如是说。而在阳原决策者的头脑中,早已给“泥河湾”赋予新的内涵---泥河湾不仅是科考的圣地,更是走向世界的一张靓丽名片。
近年来,阳原县以“科考为支撑、建园为载体、宣传为桥梁”,统筹推进泥河湾遗址群保护利用工作,全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泥河湾文化品牌。他们多次邀请国家级媒体到泥河湾参观采访,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20多家国家级主要媒体,先后刊播了泥河湾文化专版、专栏和专题节目;2014年制作完成了5集纪录片《泥河湾》,并在央视9套播放,今年又进行了重播;每年通过不同形式开展泥河湾公众考古活动,特别是2013年举办的“寻梦泥河湾探访东方人类故乡”大型公众考古活动,受到中央、省、市新闻媒体的关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今年6月,“踏梦泥河湾、寻访燕赵魂”第二届泥河湾公众考古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社会各界代表、中外考古专家以及30余家媒体共200多人齐聚泥河湾,共同体验百万年前古人类生活方式,感知“东方人类故乡”的神秘色彩。同时,阳原还先后举办了泥河湾保护与发展专家座谈会、“泥河湾杯”石器制作大赛、实地参观考古发掘现场等精彩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展示了泥河湾悠久的历史文化,进一步扩大了泥河湾文化在普通群众中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而在京张携手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的历史机遇昭示下,阳原县将努力用泥河湾的文化软实力,为冬奥会铸就起硬支撑。“在世界古人类重要起源地所在城市张家口举办冬奥会,势必会加速泥河湾遗址群保护工作进程,加快‘泥河湾’品牌走向世界的步伐。”阳原县泥河湾遗址群保护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副县长孙莉说,下一步,在与俄罗斯、美国等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达成合作学术交流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与其它国家合作交流范围,扩大泥河湾文化知名度;制作高清纪录片《神秘的泥河湾人》,讲述泥河湾地质地貌形成,泥河湾人的最初印象,狩猎和精神生活;编印适合大众阅读的旧石器科普画册……“泥河湾”正在以其独有的品牌影响力成为考古遗址保护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邮箱jdap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