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改良:让滩涂变良田
■ 记者 刘柱■通讯员 姜海 张树桐
在张北县馒头营乡一片广阔而平坦的土地上,一条农业综合开发工程的田间路把这一片地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世界”:一面是贫瘠的滩涂,一丛丛芨芨草和碱蓬在瑟瑟秋风中尽显凄凉;另一面却满目丰收景象,饱满的青贮玉米和金黄的燕麦像接受检阅的部队一样挺拔而立。谁也想不到一年多前,这里和另一面的盐碱地一样贫瘠。改变,得益于市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开展的“坝上盐碱地改良后适生作物种植与配套技术推广”项目。
“我们的盐碱地改造,使用的是燃烧烟气脱硫石膏,也就是火力发电厂的一种生产废料。目前,这一技术已获中国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还申请了美国国家发明专利,并且已成功应用在辽宁、吉林等我国北方有盐碱化土地的部分省区,改良面积已达15万亩,这是首次在河北省进行试验。”项目实施技术小组组长、清华大学热能系博士后、清华大学盐碱地区生态修复与固碳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赵永敢告诉记者,我市仅张北县可供开发利用的后备盐碱地面积就达到了几十万亩,若不及时进行治理,部分土地会丧失利用价值。而通过项目技术的改良,不仅使火力发电厂的生产废料变废为宝,同时可以增加有效耕种面积,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据了解,“坝上盐碱地改良后适生作物种植与配套技术推广”试验项目以“清华大学利用燃煤烟气脱硫废弃物改良盐碱地”国家发明专利为基础,整合技术、资金和相关资源,因地制宜制订了符合坝上区域土质环境的改良方案,在保证土壤和作物安全的基础上,将土壤的ph值和碱化度降低,使盐碱地变为可耕种土地,可以实现当年改良、当年即可种植。
改善土壤质量,可以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针对不同地块的改良效果,我们进行适生作物筛选和种植布局调整,并辅以配套种植技术,最终选择了青贮玉米和燕麦两种农作物。”赵永敢说,目前项目组已研究制定出了从种植初期的整地、种植关键环节的时间把控到浇水和日常管理等一整套专业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对改良后的盐碱地进行利用,提高单位耕地面积产出。
“在后续工作中,将继续加深与当地政府及村集体合作,对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农民对于土地的认识,坚定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的信心。”试验的成功,也让赵永敢对项目的扩大推广有了更多想法。下一步,他们将尝试推行利用政府部门项目资金扶持技术推广、科研院所提供技术指导与培训、农民进行技术实施的“三方共同参与、协同推进”模式,推动这项技术成果实现大规模利用和转化。而改良后的土地还能进行机械化耕作与现代化运营,发展当地特色农业,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可复制的样板,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提升当地财政收入做出更大贡献。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邮箱jdap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