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全美丽乡村建设纪实
妙笔绘美景乡村焕新颜
■记者赵婧男■实习生罗尧■通讯员谢峰
传统农业、现代养殖、生态旅游……富民产业书写着这里的致富故事。
文化广场、街心公园、特色民居……美丽环境改变着这里的生活方式。
今年以来,万全县借助古城改造,以生态建设为抓手,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如今,一个个昔日藏于深闺无人知的小村,实现了“美丽”蝶变。
环境整治清洁绿化美家园
建设美丽乡村,首先是环境改善。万全县从环境整治抓起,从改善村民传统生活方式入手,建设清洁家园、绿化家园、美化家园。
走进万全县霍家房村,“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美景在这里成为现实。笔直的柏油路两旁,一排排树木像哨兵般挺立,深灰色的瓦房整齐地排列着。像霍家房这样的村庄,在万全不是少数。
而在孔家庄镇深井堡村则呈现出一幅幅生动、祥和、闲适的和谐画面:孩子们在宽敞的文化广场追逐玩耍,妇女们伴着音乐声翩翩起舞。“水泥路、下水井、太阳能路灯,城里有什么,村里样样俱备。”村民王守英高兴地说。
今年以来,为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的形象,万全县投资1491万元,打机井、铺管道、硬化道路、安装路灯、危房改造……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此外,他们还结合“清洁乡村”活动,投资1224万元,出动人力、车辆,清理垃圾杂物2.1万立方米,为农村街巷设置了垃圾箱,购置了垃圾转运车辆,配备了保洁员---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新村新貌点亮了农民新生活。
清洁的生活环境、便利的生活条件也改变着农民的生活习惯。“过去人们看戏,走的时候一地瓜子皮,现在村里这么干净,谁也不好意思破坏环境了。”西南街村村民曹正富说。
彰显特色打造生态示范区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注重文化传承,还要保持田园风貌,彰显乡村特色。
万全依托卫城开发,以生态建设为抓手,围绕“城内看文化,城外看生态”,对列入市级精品示范片区的7个省级重点村进行整体集中打造,构建起具有浓郁田园风光和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新格局,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生态示范区。
老卫城东城墙外的生态休闲健身公园就是生动的例子。在这里,新建设的150亩园林公园树木葱郁;同时,园内还铺设了便道和沙石路,安装了各类路灯、射灯,摆放了垃圾桶。古色古香的木质展板上,一个个老城典故,默默述说着这里厚重的历史底蕴;雕塑、假山、凉亭、石桥、水塘……独具匠心的景观渗透着浓浓的文化气韵;而郁郁葱葱的茂密植被,更是全面提升着万全镇的生态环境。
说起生态建设,这才刚刚破了题。“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扩大卫城北侧山体绿化工程,规划在东到207国道、南至北环路、西到民兵训练基地、北到山体共计2000亩荒山范围内,通过招商引进企业实施生态绿化工程。
在当前规模基础上,对佑卫公园东部扩张建设1000亩,建成以生态为主体,集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项目,实现卫城与城东河、207国道及周边村庄的绿色对接;规划以万孔路两侧万全镇段、南环路两侧为重点,高标准建设生态绿化带,着力让生态绿色成为600年古城和美丽乡村独特的新名片。”万全县委农工委常务副书记罗玉山说。
产业为基宜居宜游富百姓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生态美,还要产业兴,宜居宜业富百姓。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万全县把做强村级主导产业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撑,结合村情民意,他们制定了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生态旅游、特色养殖、机械加工等“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使“农村美起来”与“农民富起来”互促互动。
围绕卫城开发,万全镇西南街村投资建设了北山枣园,全力打造集休闲垂钓、农家采摘、农事体验、户外运动等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及旅游观光休闲廊道,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城内五个街村开展了土地流转工作,按照“集中流转、集体管理、群众受益”的原则,各村村委会与村民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流转土地800亩,发展生态采摘,成林后农户直接受益。
与万全镇不同,北沙城乡老龙湾村引进“稻田养蟹”的立体种养高效生态农业模式,促使试养区水稻、河蟹双双增产增收。“过去我们以传统种植为主,刚一接触立体种养这新鲜事物,心里还有些打鼓。”老龙湾村村民王海鹏说。目前,全村已设立蟹田水稻试养区20亩,投放蟹苗500余斤,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稻田养蟹每亩可产蟹100多斤,比一般稻田每亩增收2000元以上。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邮箱jdap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