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兴明代抗倭所城早已荒废 政府将修缮保护现存遗址
中新网绍兴11月12日电(见习记者高怡)近日,浙江绍兴袍江新区斗门镇“三江村“因“拆迁”成为舆论焦点。
历史的文脉应该以合适的方式被延续。三江所城早已失去整体保护的机会,目前最切合实际的便是对其遗址进行保护。”11月12日,绍兴著名文史专家、绍兴市志总纂、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任桂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
古所城面貌消失殆尽拟修缮性保护
历史上,三江村又称“三江所城”,是明代为抗击倭寇而建的一个千户所所城。绍兴著名文人徐渭在汤太守祠题:“凿山振河海,千年遗泽在三江,缵禹之绪。”
近代,人口增多、大量民居迁入,逐年侵占了“三江所城”原军事设施之地。20世纪70年代,所城城墙基本被拆完。全村现存房屋70%以上为上世纪70年代以后村民为改善生活条件而建,真正属于民、清及以前的古建筑寥寥无几,仅存“东城门”、“花台门”、“城隍庙”和村外的“绍兴古海塘”“三江闸”5处文物单位或文保点。原三江所城的风貌已基本消失殆尽。
记者从袍江新区出示的一段拆迁前的三江村视频看到,村内三层、四层房屋随处可见,为数不多的老房子点缀其中,确实已看不出古所城的面貌。
在今年5月份的专家论证会上,专家认为“三江所城”整体保护、恢复的最佳时机在改革开放前就已经错失。
鉴于历史原因及现状,袍江新区启动了“三江文化休闲区”工程,以“三江闸”为核心,在4.5平方公里的三江口区域内,打造五大景区。其中的三江村拟在村民搬迁后,保护和修缮一些具有历史价值和体现“古所城”风貌的建筑,保留“一河二路”格局,并以市场化方式引进原住民到园区居住。
5处老宅遭误拆引起公众质疑
三江村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和村民情节,传统文化元素的历史价值必定要小心呵护、慎重保护。
鉴于此,在现存的5处文保点或文保单位以外,袍江新区将具有争议的25处老房子列为拟保留点。
可惜的是,由于新旧房屋交叉、施工单位现场监管不力等因素,致使其中5处老房屋被误拆或局部倒塌,包括原何家台门残存的部分老房和原傅家台门残存的老房在内。
5处老房屋被拆消息一出,在公众中引起轩然大波。民众纷纷质疑“既然要恢复“所城”风貌,为何还要拆掉这些残存的老房子?”“是要把整个村老房都拆掉吗?”“为何不整体保护起来?”
事后,袍江新区做出反应,对相关责任人从重处罚,对没有尽职履行保护保留房屋约定的拆房施工单位,除按之前协定进行处罚外,还将其清除出袍江新区房屋拆迁市场;并成立历史建筑保护专职巡防队,每天分两班开展全天候巡查等。
然而,据绍兴市文物局许利根介绍,从文物管理角度看,整个拆迁过程并未发现违反《文物保护法》的行为,各级文物单位和文保点没有一处被拆迁或毁坏。
袍江新区出示的被拆老房子照片也显示,被拆前大部分老房子已失去其基本面貌,只剩局部建筑,有的甚至只剩下一道门,里面的建筑早已面目全非。
“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三江所城明代时具备的军事功能早在清末已消失,随着70、80年代居民为改善生活条件将大部分老房子拆掉或翻新,三江所城已演变成三江村,也并未达到古村落或历史文化名村的评定标准。”任桂全长期关注三江所城,对保护方式,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最切合实际的就是采取遗址保护的方式,紧扣其军事功能,挖掘具有历史价值的东西,从而保存历史文脉。”
遗址保护为佳专家建议保护传统要科学
传统文物要保护,经济也要发展。两者之间该如何统筹?
中国水利史研究会副会长、绍兴市鉴湖研究会会长邱志荣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新的难题,我们必须要探索新的路子。”
据悉,在定位中,三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是民生工程、环境整治工程,也是文化保护工程。文化保护的核心内容为三江闸、海塘、斗门古镇、三江所城、民俗风情等。
“我们既要保护,也要建设,要发展。”任桂全向记者强调,在传统文物保护的过程中,要避免陷入“非此即彼”的误区。
“拆迁三江村后,真正有价值,首要要保护的是三江所城中的古遗存,不仅是地上的,更是现在的民居、或大道之下依然留存的城基、路基、古建筑物基础、古河道等。当然其中确有价值、与所城保护不冲突的的老民居留存,也是必要的。”邱志荣说到。
“考古学中有田野调查,可以用这个方式把三江所城遗址考察清楚,并通过法律程序将其确定下来。有了身份证和合法地位,保护就有理有据了。”任桂全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更重要的工作是建设单位组织,专家、志愿者和民众共同努力,深入挖掘和调查文化遗产资源;正本清源,以学术为支撑,科学论证;最后落实编制成专项规划,经文物主管部门批准,才能去精准实施建设。”为此,邱志荣专门撰写了文章,希望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打造成一个既生态宜游,又记得住乡愁的“三江所城”。(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邮箱jdap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