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兵法(孙膑兵法又名为什么)
孙膑写的什么兵法?
孙膑写的是:《孙膑兵法》,是战国时期孙膑创作的中国军事著作。《孙膑兵法》为研究我国古代军事思想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
最早明确记载孙膑有兵法的是《史记》,《汉书·艺文志》把它与《吴孙子兵法》并列,著录《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据考证,《孙膑兵法》的散失大概在唐代以前。
《孙膑兵法》的主旨思想:
孙膑的军事思想主要集中于《孙膑兵法》。孙膑特别重视道,这一点和《六韬》很相似,在《孙膑兵法》的治国、治军以及治敌各个方面,孙膑都反复强调道的作用。
孙膑不迷信赏罚的作用,认为必须“用民得其性”才能做到“则令行如流",如果违背民性,而赏罚就会失去作用。孙膑说“赏未行,罚未用,而民听令者,其令,民之所能行也。
赏高罚下,而民不听其令者,其令,民之所不能行也。使民虽不利,进死而不旋踵,孟竟之所难也,而责之民,是使水逆流也。"比起特别迷信赏罚的作用的尉缭,孙膑见识要更深一层。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孙膑兵法
孙膑兵法又名为什么
《孙膑兵法》古称《齐孙子》,作者为孙膑,传说他是孙武的后代。
《孙膑兵法》是中国古代的最著名中原军事著作之一,也是《孙子兵法》后“孙子学派”的又一力作,是反映古代汉族道家思想与军事思想的代表作之一。
最早明确记载孙膑有兵法的是《史记》,《汉书·艺文志》把它与《吴孙子兵法》并列,著录《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据考证,《孙膑兵法》的散失大概在唐代以前。因为从《隋书·经籍志》以后就不见记载了。1972年2月,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汉墓出土了竹简本的《孙膑兵法》,这使失传已久的古书得以重见天日。竹简本《孙膑兵法》经过认真整理,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可以确定属于《齐孙子》的十五篇,下编目前还不能确定属于《齐孙子》的论兵之作。竹简本篇数大大少于《艺文志》著录本,也不是完善的版本。
公元前354年,魏国以庞涓为将率军伐赵,兵围邯郸。次年,齐国应赵国之请,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击魏救赵。魏惠王见齐军逼进,急令庞涓回师自救。刚刚攻下邯郸的庞涓闻大梁告急,急率疲惫之师回救。至桂陵时,遭到齐军迎头痛击,几乎全军覆灭庞涓仅以身免。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桂陵之战”。12年后,魏国在国力恢复之后,再次发动战争,将矛头指向了自己的另一邻国——韩国。韩国难以抵挡强大的魏军,遂派使向齐国求救。齐威王采纳孙膑“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的建议,在魏韩两国几经激战、韩危魏疲之际,再次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韩。魏国鉴于桂陵之战的教训,遂撤韩国之围,调10万大军,以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副,准备与齐军进行一场战略性决战。孙膑用减灶计造成齐军大量逃亡的假象,以诱敌深入。庞涓率轻骑精锐,兼程穷追,至马陵时遭到齐军主力伏击,庞涓智穷力竭,愤愧自杀。齐军遂全歼魏军,俘太子申,取得了马陵之战的重大胜利。
马陵之战后,田忌遭宰相邹忌的陷害,被迫流亡楚国。孙膑辞官归隐,潜心军事理论研究,终于写成了流传千古的军事名著——《孙膑兵法》。
《孙膑兵法》作者及成书时代是什么?
《孙膑兵法》又称《齐孙子》,约成书于战国中期,史书对《孙膑兵法》早有记载
《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说:“世传其兵法”
在《太史公自序》中又说:“孙子膑脚,而论兵法”
《汉书·艺文志》著录有“《齐孙子》八十九篇
图四卷”
《汉书·陈汤传》曾征引《孙膑兵法》的“客倍而主人半,然后敌”,说明西汉时《孙膑兵法》尚在流行
其后失传,至《隋书·经籍志》已不见著录
于是疑问丛生,或说孙膑即孙武,或说《孙膑兵法》即《孙子兵法》
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1号墓(属西汉早期)发现了几百枚竹简,即《孙子兵法》竹简、《孙膑兵法》竹简和其他先秦兵书竹简
这一发现使千年疑窦顿开,不解之谜忽释
原来孙武是孙膑的祖先,《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是两部自成系统的兵书
这一发现在国际上亦产生了轰动效应
《孙膑兵法》讲了什么内容?
《孙膑兵法》共16篇,它继承了《孙子兵法》等书的军事思想,总结了战国中期及其以前的战争经验,在战争观、军队建设和作战指导上都提出了若干有价值的观点和原则。
它强调了战争的重要性,明确主张“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否则就会“削地而危社稷”。它用历史经验说明,用战争解决问题。这是符合当时七雄并立,全国渐趋统一的客观要求的。
在军队建设上,它认为首要的问题是“富国”,只有“富国”才是“强兵”之急。关于强兵,它重视训练、法制和将帅条件。提出“兵之胜在于篡(选)卒,其勇在于制”,即士兵要严格挑选,严格训练,有良好的组织编制,做到赏罚严明。
强调将帅不但要具备德、信、忠、敬等品质,还要善于掌握“破强敌,取猛将”的用兵之道。军事训练和战争中要重视人的作用,认为“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
在作战指导上,强调要“知道”,所谓“知道”,就是“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情,阵则知八阵之经。”
孙膑还概括出一套使用八阵作战的理论,“用阵三分,每阵有锋,每锋有后,皆待令而动。斗一守二,以一侵敌,以二收”。
这就是说,用八阵作战,可以把兵力分为主力、先锋、后续部队三支。作战时只以三分之一的兵力接敌,而以其他三分之二作为机动兵力蓄劲待敌。如果敌人弱而乱,就用精锐的部队击溃它;如果敌人强而严整,就用老弱士卒去引诱它,待它兵力分散以后,再行进攻。
强调创造有利的作战态势,未战之前要“事备而后动”,意思是准备好了再打。既战之后要灵活用兵;己强敌弱时要“赞师”,就是要示弱以诱敌出战;敌强己弱时要“让威”,即先退一步,后发制人;势均力敌时要调动、分散敌人,然后集中兵力,“并卒而击之”等等。
《孙膑兵法》具有独特的价值,无论是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对《孙子兵法》和《吴子》都有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二者前后相继,相映成辉。人们将其提出的一些兵学范畴作为重要命题加以探讨,并以其提出的用兵原则指导战争实践。
另一方面,军事理论家和统兵将领从其“围魏救赵”、“减灶诱敌”的战争实践中学到无穷的智慧,这种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成为我国军事史上的典范。
孙膑兵法的内容有哪些?
孙膑兵法孙膑撰
孙膑为战国时齐国人,孙武的后世子孙
《孙膑兵法》又称《齐孙子》,曾广泛流传于战国末和秦汉时期,《汉书·艺文志》曾著录“《齐孙子》89篇,图四卷”,其后失传
1972年4月,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一批孙膑论兵的竹简,经专家整理为《孙膑兵法》,由文物出版社于1975年出版,分上下编,各15篇,11000余字
其后又对1975年版《孙膑兵法》作了重大调整,移出原尚难肯定为孙膑或其弟子作品的下编,修正了上编,补入《五教法》一篇,定为16篇,近5000字,编入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银雀山汉墓竹简(壹)》
今本《孙膑兵法》虽远非《齐孙子》原貌,但仍有丰富内容,如“战胜而强立”、“乐兵者亡”的战争观;“以寡击众,以弱胜强”的战略思想及“必攻不守”的战术等
书中还有对桂陵、马陵之战的一些记载,可补史书不足
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分别是什么?这两种兵法的区别在哪里?
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分别是什么?这两种兵法的区别在哪里?孙子兵法是春秋战国时期军事家孙武所著。孙膑兵法是七国争雄齐国军事家孙膑,在借助于孙子兵法的著作的基础上所写!所以先有孙子兵法,后有孙膑兵法!它们有承前后的意义!孙膑兵法,更注重战术,围魏救赵,天忌赛马等。孙子兵法把战上升到国家层面,战,义与不义,将帅关系,将君王关系,后勤补给,赏罚公平与否,百姓相背支持与否等。所以价值高于前者。
两个人的兵法,大不相同,孙子兵法包括比较全面,战略与战术结合。孙子兵法适用与不止是一场战役的胜利,还适用与谋国。孙膑的兵法,讲究的是出奇制胜,以弱胜强,主要的就是现在我们两军要对阵了,想什么 *** ,能把对方打赢,主要体现在一场战役战术上,而且,这种战术特别适用以弱势的一方,赌马局,就是以自己最弱的一方,对阵对方最强的一方,结果大输。再以自己最强的一方对他第二强,以自己占第二优势方,对他第三方,结果是输一赢二,也是赢。而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用的都是同一个战术,就是围魏救赵,实际上围魏救赵的目的,又是围点打援,以逸待劳。
我们看,孙子兵法,实际上是孙武好多是对先人兵法与战役总结出来的心得,所以孙子兵法比较全面。但是,孙膑兵法,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首创,一开始,这仗怎么打,孙膑已经有了战略目的,而且敌强我弱,在战争中,又灵活运用,想出迷惑敌人等等奇谋,我们看他想出的招,都是前人没有的例子。从孙武和孙膑两个人的兵法上看他们,应该说,孙武是个全面的大材,而孙膑就是一个鬼材。孙武的兵法,适用于从元帅至将军。而孙膑的兵法,只适用于将军或更下一级,属于运动战加游击战。所以,孙膑因为他特殊原因,只打了两仗,如果让他继续打下去,赢的应该还是孙膑。这就是我对孙膑兵法和孙子兵法的解释,任何将军,只要把他们两人的兵法相结合,并运用到战役上,必定是战无不胜,或是取得最终胜利。
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有什么区别,孙武和孙膑是什么关系
1、作者不同
《孙子兵法》作者为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膑兵法》是齐国军事家孙膑创作的中国军事著作,孙膑是孙武的后代。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邮箱jdap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