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防火分区图(户外防火注意事项)
1. 户外防火注意事项
1、拨打119时最好使用固定电话,要沉着镇静,听见拨号音后,再拨119号码。
2、电话接通后,应清楚地讲清着火的地址(包括路名、街道、巷名、门牌号)。
3、尽可能讲清是什么物质着火及火灾的范围,以及被困人数。
4、冷静地回答“119”总机台通信人员的提问。
5、如果条件允许,电话挂断后,应派人在路口迎接消防车。
2. 户外防火注意事项图画
小学绘画不用拘泥于形式,可以引导孩子们运用想象力进行绘画,也可以让孩子们临摹绘画。可以用简笔画,也可以用其他材料进行绘画。 例如:让孩子们设计一个救火机器人
3. 户外防火注意事项图片
消防喷淋管道注水,主要是通过报警阀组来完成。首先开启消防喷淋泵加压,此时报警阀前压力大于报警阀后压力,报警阀自动打开,向系统管网注水。当压力达到一定值后,关闭喷淋泵,报警阀也就自动关闭,完成注水过程。在注水完成后,平时系统管网压力和水量由屋面的高位水箱或稳压泵维持。在灭火的时候,如果管网压力或流量不够,还可以由室外的水泵接合器供水。
4. 户外用火注意事项
1、用煤炉烧煤取暖一定要安装烟筒,并经常检查,确保烟筒排气通畅。
2、冬天室内密闭性强,由于煤气比空气轻,因而它总是飘浮在居室内的上方。因此,采用煤炉取暖还要在窗户的最上方安装风斗,给煤气逸出留一个通道,冷空气又进不来,这样能预防煤气中毒。
3、定期清扫烟筒,保持烟筒通畅,如果发现烟筒堵塞或漏气,必须及时清理或修补。
4、经常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5、伸出室外的烟筒,还应该加装遮风板或拐脖,防止大风将煤气吹回室内。扩展资料烧煤取暖后发生煤气中毒的处理事项1、快速打开门窗,把煤气中毒者移到通风透气的地方,同时还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2、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3、解开衣服、腰带,及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按摩”。4、高压氧治疗是解救煤气中毒唯一最有效的措施,因高压氧可促进碳氧血工蛋白的离解,恢复血红蛋白的携带、运输氧气的能力,有效改善身体内环境的缺氧状态,减轻脑神经细胞的损伤及各种并发症、后遗症的形成。
5. 户外预防火灾安全常识
第一:熟悉环境 暗记出口
事先了解和熟悉住宅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防万一。高层居住建筑至少有两部楼梯可以供疏散使用。火灾发生后,可以寻着指示灯或者指示标识逃生。千万不要乘坐电梯,以免电梯停电或失控。
第二:发生火灾 不要惊慌
发生火灾时,可以用灭火器或者消防拴第一时间扑灭,此时还应呼喊周围的人出来参与灭火和报警,如果火势无法控制,应该立即自己疏散,并且走时要把房门关上,防止烟气进入走道。逃出火场后,不要再顾忌遗留在室内的物品,再返回去拿。
第三:不要贸然地打开房门
开门前用手摸门把手,如门锁温度很高,或者烟雾从门缝中往里钻,说明外面的火已经很大,不要贸然地打开房门,如果门锁温度正常,或者门缝没有烟雾钻进来,说明火离自己还有一段距离,可以打开一道门缝,观察一下外面的情况。
第四:关闭房门内所有门窗,防止空气对流
当大火和浓烟已经封闭通道,应关闭房门内所有门窗,防止空气对流,延迟火焰蔓延的速度,并且用一些布条堵住门窗的缝隙。如果深居楼层 较高的情况下,也不能盲目地去跳,从窗户跳,要向外发出呼救的信号。
第五:尽快就近跑向已知的紧急疏散出口
当离开房间发现起火部位就在本楼层时,应尽快就近跑向已知的紧急疏散出口,遇有防火门应该及时关上,如果楼道被烟气封锁或者包围的时候应该尽量降低身体尤其是头部的高度,用湿毛巾或者衣物堵住口鼻。
第六:不要盲目跳楼
一般高层建筑都会设有避难层。如果不能安全逃到地面,那么应往避难层逃生,在避难层等待救援。当被大火困在房内无法脱身时,不能盲目从窗口往下跳,要用湿毛巾捂住鼻子,阻挡烟气侵袭,耐心等待救援,并想方设法报警呼救。
6. 户外防火注意事项有哪些
一)组织领导。地震应急演练要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学校领导要预先做好部署和分工,每个演练环节、班级、楼梯口、疏散路线拐弯处等都要有人负责。演练中,学校领导要亲临指挥,老师们应按照事先分工,负起责任,确保演练顺利进行。当演练规模较大时,应安排专门的医疗救护人员和车辆,做好应对意外事故的准备
(二)应急避震。从意识到“这是一次地震”到地震结束,一般只有十几秒钟的时间。要把握好最早的几秒钟,赶紧躲避到最近的安全地方,采取正确的避震方式,一直到地面停止摇动为止。
(三)疏散。主震结束后,为防止较大的余震对建筑物造成进一步的破坏,应该立即有秩序地疏散到安全的地方。疏散地点应选择坚实、平坦的开阔地,远离山坡及高大建筑物。
(四)演练结束。经查实人数无误后,可以宣布演练结束。老师要及时总结经验,以班级为单位对这次地震应急演练过程进行讲评,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应急避震知识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邮箱jdap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