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南西瓜皮户外(西瓜皮赣州)
1. 西瓜皮赣州
江西赣州的男人性格豪迈,心直口快,会挣钱,会顾家,经常干家务活,能做的一手好菜,不赌博,是个好男人,沉着,稳重,是女生的理想对象,现在都是男人做家务的多了,男人的压力也大,上有老,下有小孩要养,每月挣的工资都不够花,生活的开支很大,物价在拼命上涨,还要给小孩交学费
2. 西瓜皮能吃吗怎么做好吃
西瓜皮去掉外层厚皮。可以包饺子,非常好吃,还可以做西瓜汤,有消炎的作用,因为西瓜含有西瓜霜。
3. 西瓜皮呀
1、拉大锯,扯大锯,你们怎么不唱戏?唱什么?红——灯——记!
2、冬瓜皮,西瓜皮,你们不要耍赖皮,机关枪,两条腿,打的你们张不开嘴。
3、今年军训怪事多,(怪事多啊怪事多),某班男生只会说,(只会说啊只会说)。你若是个男子汉,那就给咱来一段,来一段!
4、男子汉,大丈夫,欺负女生臭豆腐大米饭,小米饭,男生不唱非好汉!
5、红旗飘,绿旗飘,男生不唱是草包!
6、东风吹,战鼓擂,要拉歌,谁怕谁!
7、(领唱)营区的花儿香,(合)听我们来唱一唱,唱呀一唱!(唱《南泥湾》调)
8、(领)我们唱了一身汗,(合)乙中队不要坐着看!(领)我们唱了你们唱,(合)请你们不要懒洋洋!(领)要唱就得快点唱,(合)表率作用要像样!嘿嘿,要像样!
9、(领)欢迎乙队唱一个,(合)大家鼓掌哗哗哗!(领)时间,(合)宝贵!(领)要来,(合)干脆!(领)不来,(合)惭愧!(领)加水,(合)哗哗哗!(领)加油,(合)嗤嗤嗤!(可以反复使用,次序也可颠倒)
10、(领)乙中队歌儿唱得真是好,(合)就是调子有点老!(领)革命歌曲多又多,(合)欢迎队唱新歌!嘿嘿,唱新歌!
11、(领)乙中队呀吗,(合)嗬嘿,(领)唱起来呀吗,(合)嗬嘿,看谁的歌儿唱得好来谁的士气高,唱起来呀吗嗬嘿,唱起来呀吗嗬嘿!
12、(领)甲队官兵,(合)拉歌最行,百战百胜,扬我威名!1234。
13、(领唱)嘿;乙中队的好战友呢!(合)嘿,好战友!(领唱)快把歌儿唱起来也!(合)嘿,唱起来!莫让我们等得急也,莫让我们等得慌呢!嘿,嘿嘿嘿!(唱《刘三姐》调)
14、(领)谁英雄,(合)谁好汉,咱们拉歌比比看。嘿嘿,比比看!
15、(领)边境风景真美丽,(合)警营文化动天地。(领)甲队官兵士气高,(合)要比拉歌我第一。嘿嘿,我第一!
16、(领唱)东西南北中,(合)我们来拉歌,五湖四海到一起呀,咱们都是好歌手!(唱《东西南北兵》调)
17、(领唱)兄弟你大胆地唱起来呀,(合)唱起来,莫低呀头,革命的歌曲九千九百九千百九哇!(唱《酒神曲》调)
18、(领)甲中队,(合)唱起来。(领)唱起来,(合)甲中队。(领,缓)唱起来吗,(合,缓)甲中队。(领,缓)甲中队,(合,缓)唱起来吗。(领,急)唱起来,(合,急)甲中队。(领,急)甲中队,(合,急)唱起来!
19、(领)甲中队唱了没有?(合)没有。(领)没有怎么办?(合)加气。嘘,嘘,嘘,嘣!(做加气状)
20、(领)东风吹,(合)战鼓擂,甲中队会怕谁,谁怕谁来谁怕谁,嘿嘿,谁怕谁!
4. 西瓜皮子
其实换个角度考虑,西瓜烂不烂和你没关系,如果强度足够大,冲几次就能冲垮它。所以如果你不惜水的话,把水满到马桶快要溢出的边缘,拿橡皮拔反复压几次,然后听听水声,就算一次没能通,慢慢的肯定会有进展。如果你想让压强再大一点,再接一盆水放旁边,然后等那个马桶的水有下去的趋势但是下的还不够快的时候,一盆子快速倒进去,绝对管用。肯定管用的……这个要匿……
5. 西瓜皮xgp
只要购买xgp会员里面的游戏全免费.
XGP(XBox Game Pass,俗称西瓜皮) 是一项按月付费功能,会员时长可叠加。在会员期内,XGP 所提供的整个游戏库游戏都可免费玩。如果喜欢一款游戏想将其购买永久获得的话,还会有额外 20% 折扣,DLC 的折扣为 10%。XGP 里绝大部分游戏所提供的都是普通版,少数游戏是更高级的版本。该服务最早出现在 Xbox One 主机上,如今扩展至 PC 平台也使其类型变得更加多样。
6. 赣州西瓜皮是什么意思
1977年,中科院副院长方毅收到了一封推荐信,信中写道:
“我之所以要写这封信,目的是为国家选贤,因为我从未见过这样使人难以置信的孩子。”
信中提到的孩子,是当年13岁的宁铂。宁铂三岁能背诗100多首,六岁学习中医能识别草药,九岁学天文,懂得观星象,且理解力非凡,过目不忘。他被称为“中国第一神童”,被特许接受超常教育,加入了当时专为“少年天才”开设的中科大少年班。
和宁铂同在一班的还有两个“神童”,一个叫干政,一个叫谢彦波。干政擅长数学,谢彦波则有物理专长。
人们对三位神童寄予厚望。然而四十多年过去了,三人并未实现人们的期待。
1974年,理论物理学家李政道在中南海夜会周恩来,他提出了一条建议:“理科人才,也可以像文艺、体育那样,从小培养。”
1978年开始,各路名师南北遍寻“天才少年”,全国招生、进行考试,再进行单独的面试,试图找到在智力上超常的儿童。
宁铂就是中科大少年班的第一个学生。
老师对宁铂进行了数学、中医、天文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考察,最后还和宁铂下了三盘围棋,输了两盘。来考察的老师觉得宁铂是天才,又多提了个要求,让宁铂当场赋诗一首,宁铂20分钟内写完,颇有文采,傲气尽显。
诗的前两句为:“正叹惆怅身无处,不待今朝闻明昭。”
最后两句则为:“九天遨游指日待,何见小丑奈何桥。”
担任考官的老师将宁铂的情况上报给中科院,宁铂被批准入学,他也是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第一个学生。1978年,副院士方毅接见了宁铂,并和他当场对弈两局围棋,宁铂全胜。下棋的照片一度成为报纸头版。
很快,宁铂获得了“中国第一神童”的头衔,他的报道满天飞,人人都知道江西出了个少年天才,也知道了中科大在找“天才”。一时间,全国人民都踊跃参与进了这一场声势浩大的筛选,父母替孩子报名,老师亲朋也争相举荐。
宁铂的出名,让全国上下青少年儿童压力倍增,他们的父母经常指着报纸上宁铂照片说:“看看人家宁铂,你再看看你。”
在宁铂被批准入学的这一年,安徽13岁少年干政看到了他的报道,觉得自己也行,就报名参加了笔试。笔试通过后,考官又亲自南下面试,对干政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西瓜,横切一刀,竖切一刀,吃完后有几块西瓜皮?”
干政不假思索回答:“4块。”
这是个数学问题,西瓜切得次数越多,口算难度越大,数字不断增加,最后干政直接写了个公式给老师:
2(n+1)²-4ⁿ
主考官知道自己又找到了天才。
第一届招生,中科大的考官全国网罗了27名天才少年,其中最小的名叫谢彦波,只有11岁,刚读小学五年级。
谢彦波小学三年级学完初中数学,五年级就知道做解析几何和微积分。1977年他参加过长沙市数学竞赛,获得了优胜奖,同年做湖南省高考试题,不到一小时就得出了全部正确答案。
很快,宁铂、干政、谢彦波进入同一个班级学习,这就是中科大的第一届“少年班”。班上的孩子年纪最大的15岁,最小的11岁,平均年龄在14左右,这样的年龄进入大学集中学习,在任何一个国家也从未有过。
但成绩还没出来,问题先出来了。
少年班的孩子太小,以至于班主任汪惠迪除了要督促他们学习,早上还要给他们煮鸡蛋、泡牛奶。晚上则要查房,替他们关灯。
宁铂的表现也开始令人担忧。北上少年班之前,举荐他的老师倪霖对宁铂表达了两点:
1、你被捧得太高,如在天上,希望自己能够清醒认识。
2、跟别的孩子不同,你早熟,早恋倾向严重。
但宁铂把这些警告全抛在脑后。班上的同学张树新说:“当时明显地看得出来,他对女孩子感兴趣。”可实际上,宁铂年龄太小,身材也不高,在女生面前并没有什么魅力。他也不擅长和人交流,和女生说话时经常绷着,就只会说一句:
“我是宁铂啊。”
在中科大读书期间,数学家张广厚来学校做报告,所有孩子都去找他签名,只有宁铂不去,因为张广厚不认识宁铂,宁铂十分生气。老师劝他别这样,但宁铂完全不听。
宁铂确实聪明,他很会下围棋,还打得一手好牌,甚至还加入了诗社,有些同学都把他当作偶像。
但宁铂在学校的课业成绩并不突出,不及格的科目甚至比一般同学还多。
宁铂对中科大少年班开设的学科并不感兴趣,入学一年后,宁铂对班主任汪惠迪说:“科大的系没有我喜欢的。”当时少年班的成员默认应该学“理论物理”,宁铂也不例外。宁铂想要转去南京大学学天文,但这份申请却被科大驳回了,原话六个字:
“既来之,则安之。”
学校的一名领导将他叫到家里说:“科大对你是很重视的。把你招进少年班就是为了专门培养你;你是一个懂事的乖孩子,又是全国少年儿童的榜样,要听话!”
和宁铂不同,干政和谢彦波学业表现十分优秀。
干政入学时也只有13岁,但相比宁铂的“叛逆”,干政一心好好读书。老师要上“特殊函数”这一课,他就提前在寒假做预习。他每天看完书、整理好笔记,再做习题,回头还要把和课堂内容相关的重要参考书再看一遍。干政在理论物理上表现尤为出色,《量子力学》满分150,他拿了145。
11岁的谢彦波更聪明。他学东西非常快,其他同学上课学完要记笔记,他一个字不写,别人要交作业,他看都不看一眼。有一次热力学统计考试,少年班其他同学都复习了5天,谢彦波一页书没看,最后考了98分。别人问怎么做到的,谢彦波说:“我上课认真听就行了。”
开学那天,谢彦波在玩一只铁环,他一边把铁环滚来滚去,一边迈入了学校。
转校申请被拒绝之后,宁铂的注意力开始越来越涣散,他花在理论物理上的时间很少,几乎所有时间都献给了他的“爱好”。在学天文的愿望被打击之后,宁铂开始对“星相学”感兴趣,甚至迷恋宗教和气功。
宁铂在校成绩表现一般,但是媒体对他的渲染丝毫没有减少,他依然是少年班招生的活招牌。
记者们称呼他为神童,有人甚至要求宁铂在七步之内要做出一首诗来。
在中科大闷闷不乐的宁铂,有天遇到了当初推荐自己读少年班的老师倪霖,宁铂对他说:
“我就像是祭坛上的一只羔羊,为了祈福,就要杀死我。”
本科毕业后,宁铂被中科大留校当助教,媒体的头条再次给了宁铂:“中国神童,全国最年轻助教。”这一年宁铂19岁。
其后几年他三次想考研究生,但每一次都报了名又不敢去。因为如果没考上,媒体肯定会报道,宁铂不敢考。
1989年到1991年,宁铂连续三年考托福想要出国,但是他英语并不出色,三次都没有过。
宁铂和自己的崇拜者程陆华结婚,住进了单位分的一个小房子里。他日渐沉迷宗教,吃素,或者研究哲学问题,离正常人的生活越来越远。
宁铂几次尝试“逃跑”。1993年,宁铂和妻子吵了一架,干脆南下去做生意,最远到了海南。但中科大还是把他找了回去。2002年,宁铂又跑到五台山出家,结果中科大又叫人把他接了回来。
宁铂痛苦万分,写信给推荐自己的老师倪霖:“我是条活鱼,被摔死卖了。”
相比宁铂,谢彦波和干政一直好好在学校待着,融入了“少年班”的氛围,但他们身上有别的问题。
一直到毕业前,谢彦波的成绩都十分优秀。但班主任汪惠迪看出了他的弱点:“人际关系这一课,心理健康这一课,整个班级的孩子都落下了,他的问题就尤其严重。”
1982年,15岁的谢彦波提前一年大学毕业,他在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读硕士,18岁又跟随中科院副院长读博士,但因为和导师关系处理不好,博士他没拿下来。
为了学业,谢彦波辗转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跟随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菲利普·安德森学习,但谢彦波又因为性格过于骄傲,与安德森不和。
谢彦波解释道:“我的论文不讨他的喜欢,写的是他的理论的不对。”
还没等谢彦波和导师的关系缓和,发生了轰动一时的北大留学生杀死美国教授事件,中科大的一位副校长决定让谢彦波紧急回国。之前有传闻谢彦波用手枪威胁过安德森,有记者向谢彦波求证,谢彦波否认:“我没有。”
干政同样在普林斯顿大学攻读理论物理,也同样因为和导师不合而回国。回国后中科大邀请他继续在本校读博士,干政拒绝了。干政觉得读博士浪费时间,凭借自己的本事不可能找不到工作。
但事实是,干政连续几年都找不到事情做。他向中科大申请回校留教,但被中科大拒绝,因为那时学校老师最低学历要求是博士。
1998年,“第一神童”宁铂上了央视的谈话节目,在这期节目中,他激烈地抨击了“神童教育”。
宁铂是“少年班”中唯一公开向“神童教育”开炮的学生,但那一场节目并没有引起什么轰动,20年过去了,人们不再关心神童,也不再认识宁铂。
宁铂出家被中科大找回来后的第二年,他又跑到寺庙出家,这一次成功了。
宁铂的父亲,宁恩渐十分不理解儿子的做法,他坚持说:“宁铂还在学习,他还没有完蛋,我相信他有一天会回来的。”
宁铂自己说:“即使是我的父母,也更愿意接受媒体塑造的那个天才宁铂。”
为了逃避现实,父亲宁恩渐举家离开了江西赣州,因为觉得宁铂的“坠落”,让整个家族都蒙了羞。
“现在不是我自己抬不起头来,是我们整个家族都抬不起头来啊。”
妻子程陆华也和宁铂离了婚,记者采访时,她不愿意正面回答,只说:“已经过去的事就别再提了。”
而与此同时,回国几次就业受到挫折的干政,既没有继续深造学业,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他和母亲住在中科大东区附近一个老旧的小区里,他想要回中科大上班,但这个愿望却怎么也实现不了。
少年班同学聚会时,曾邀请过干政,他拒绝了。记者想要当面采访,他也不愿意。他在电话里说到自己的信息只有一句:“我的生活天天如此,没有工作,非常单调,没有任何好说的。”
那之后干政再没了消息。
谢彦波也在走下坡路。有一次宁铂遇到了他的导师,导师说:“这孩子脑子有点笨,死板。”
宁铂反驳道:“他怎么会笨?”
宁铂再次遇到谢彦波时,他发现谢彦波确实“习惯已经养坏了。”
“也许他太为自己小时候那种一点即通,一学即会这种东西陶醉了。”
博士学业肄业后,谢彦波回校当副教授,研究了二十几年理论物理,人到中年,却突然对自己从事一生的科学职业产生了怀疑。
谢彦波开始怀疑整个科学体系,怀疑所有都是骗局,他甚至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然科学瓦解。
记者采访他,谢彦波说:“我要跟他们fight(战斗)。”而”他们”具体指谁,谁也不知道。
1978年,改革开放,全国科学大会闭幕上郭沫若发表演讲:“ 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全国上下都在喊一个口号:“早出人才,快出人才。”
“少年班”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宁铂、干政、谢彦波是被选中的三个作为典型宣传的孩子。
1978年之后,中科大的少年班一直都在招生,不过从第五届开始,不再进行单独的考官面试择优录取。所有候选的孩子依旧要参加高考,然后再从高分者中进行筛选。
其实少年班也出过非常多人才,比如曾担任清华紫光总裁的郭元林,微软全球总裁、百度总裁的张亚勤,他们也都毕业于第一届中科大少年班,和宁铂三人为同班同学。
但幸运的是,没有人叫他们“神童”。他们藏在三人的光环后面,唯一的任务似乎就是好好学习,自由生长。
在那些年铺天盖地的宣传之中,干政和谢彦波努力做出“神童”的样子,但最后两人都失败了。
唯一和过去划清界限的可能只有宁铂。为了逃跑,他准备了二十多年。
还在中科大读书时,宁铂最喜欢在篮球场滑旱冰、在逍遥津公园乱逛、在合肥城摄影,他最喜欢和朋友去拍照,一玩就是一整天,玩得特别开心。
中科大拒绝了宁铂的转校申请后,宁铂和朋友说:“我为什么不能做一个普通人?”
老师听了,却说: “你宁铂为什么不考研不去做研究?你宁铂怎么甘心做普通人?”
宁铂反问:“我怎么不能做普通人?我就是想玩儿。”
2005年,凤凰卫视尝试联系宁铂,他说自己已经出家,不愿意多谈少年时期的事。三年后,他还了俗,当了佛学院的老师,十年后他考取了心理咨询资格证,想要帮助那些迷茫的青少年儿童。
记者去采访他,宁铂拒绝面谈,但回了条短信:“谢1977年,中科院副院长方毅收到了一封推荐信,信中写道:
“我之所以要写这封信,目的是为国家选贤,因为我从未见过这样使人难以置信的孩子。”
宁铂
和宁铂同在一班的还有两个“神童”,一个叫干政,一个叫谢彦波。干政擅长数学,谢彦波则有物理专长。
人们对三位神童寄予厚望。然而四十多年过去了,三人并未实现人们的期待。
1974年,理论物理学家李政道在中南海夜会周恩来,他提出了一条建议:“理科人才,也可以像文艺、体育那样,从小培养。”
1978年开始,各路名师南北遍寻“天才少年”,全国招生、进行考试,再进行单独的面试,试图找到在智力上超常的儿童。
宁铂就是中科大少年班的第一个学生。
老师对宁铂进行了数学、中医、天文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考察,最后还和宁铂下了三盘围棋,输了两盘。来考察的老师觉得宁铂是天才,又多提了个要求,让宁铂当场赋诗一首,宁铂20分钟内写完,颇有文采,傲气尽显。
诗的前两句为:“正叹惆怅身无处,不待今朝闻明昭。”
最后两句则为:“九天遨游指日待,何见小丑奈何桥。”
担任考官的老师将宁铂的情况上报给中科院,宁铂被批准入学,他也是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第一个学生。1978年,副院士方毅接见了宁铂,并和他当场对弈两局围棋,宁铂全胜。下棋的照片一度成为报纸头版。
很快,宁铂获得了“中国第一神童”的头衔,他的报道满天飞,人人都知道江西出了个少年天才,也知道了中科大在找“天才”。一时间,全国人民都踊跃参与进了这一场声势浩大的筛选,父母替孩子报名,老师亲朋也争相举荐。
宁铂的出名,让全国上下青少年儿童压力倍增,他们的父母经常指着报纸上宁铂照片说:“看看人家宁铂,你再看看你。”
在宁铂被批准入学的这一年,安徽13岁少年干政看到了他的报道,觉得自己也行,就报名参加了笔试。笔试通过后,考官又亲自南下面试,对干政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西瓜,横切一刀,竖切一刀,吃完后有几块西瓜皮?”
干政不假思索回答:“4块。”
这是个数学问题,西瓜切得次数越多,口算难度越大,数字不断增加,最后干政直接写了个公式给老师:
2(n+1)²-4ⁿ
主考官知道自己又找到了天才。
第一届招生,中科大的考官全国网罗了27名天才少年,其中最小的名叫谢彦波,只有11岁,刚读小学五年级。
谢彦波小学三年级学完初中数学,五年级就知道做解析几何和微积分。1977年他参加过长沙市数学竞赛,获得了优胜奖,同年做湖南省高考试题,不到一小时就得出了全部正确答案。
很快,宁铂、干政、谢彦波进入同一个班级学习,这就是中科大的第一届“少年班”。班上的孩子年纪最大的15岁,最小的11岁,平均年龄在14左右,这样的年龄进入大学集中学习,在任何一个国家也从未有过。
但成绩还没出来,问题先出来了。
少年班的孩子太小,以至于班主任汪惠迪除了要督促他们学习,早上还要给他们煮鸡蛋、泡牛奶。晚上则要查房,替他们关灯。
宁铂的表现也开始令人担忧。北上少年班之前,举荐他的老师倪霖对宁铂表达了两点:
1、你被捧得太高,如在天上,希望自己能够清醒认识。
2、跟别的孩子不同,你早熟,早恋倾向严重。
但宁铂把这些警告全抛在脑后。班上的同学张树新说:“当时明显地看得出来,他对女孩子感兴趣。”可实际上,宁铂年龄太小,身材也不高,在女生面前并没有什么魅力。他也不擅长和人交流,和女生说话时经常绷着,就只会说一句:
“我是宁铂啊。”
在中科大读书期间,数学家张广厚来学校做报告,所有孩子都去找他签名,只有宁铂不去,因为张广厚不认识宁铂,宁铂十分生气。老师劝他别这样,但宁铂完全不听。
宁铂确实聪明,他很会下围棋,还打得一手好牌,甚至还加入了诗社,有些同学都把他当作偶像。
但宁铂在学校的课业成绩并不突出,不及格的科目甚至比一般同学还多。
宁铂对中科大少年班开设的学科并不感兴趣,入学一年后,宁铂对班主任汪惠迪说:“科大的系没有我喜欢的。”当时少年班的成员默认应该学“理论物理”,宁铂也不例外。宁铂想要转去南京大学学天文,但这份申请却被科大驳回了,原话六个字:
“既来之,则安之。”
学校的一名领导将他叫到家里说:“科大对你是很重视的。把你招进少年班就是为了专门培养你;你是一个懂事的乖孩子,又是全国少年儿童的榜样,要听话!”
和宁铂不同,干政和谢彦波学业表现十分优秀。
干政入学时也只有13岁,但相比宁铂的“叛逆”,干政一心好好读书。老师要上“特殊函数”这一课,他就提前在寒假做预习。他每天看完书、整理好笔记,再做习题,回头还要把和课堂内容相关的重要参考书再看一遍。干政在理论物理上表现尤为出色,《量子力学》满分150,他拿了145。
11岁的谢彦波更聪明。他学东西非常快,其他同学上课学完要记笔记,他一个字不写,别人要交作业,他看都不看一眼。有一次热力学统计考试,少年班其他同学都复习了5天,谢彦波一页书没看,最后考了98分。别人问怎么做到的,谢彦波说:“我上课认真听就行了。”
开学那天,谢彦波在玩一只铁环,他一边把铁环滚来滚去,一边迈入了学校。
转校申请被拒绝之后,宁铂的注意力开始越来越涣散,他花在理论物理上的时间很少,几乎所有时间都献给了他的“爱好”。在学天文的愿望被打击之后,宁铂开始对“星相学”感兴趣,甚至迷恋宗教和气功。
宁铂在校成绩表现一般,但是媒体对他的渲染丝毫没有减少,他依然是少年班招生的活招牌。
记者们称呼他为神童,有人甚至要求宁铂在七步之内要做出一首诗来。
在中科大闷闷不乐的宁铂,有天遇到了当初推荐自己读少年班的老师倪霖,宁铂对他说:
“我就像是祭坛上的一只羔羊,为了祈福,就要杀死我。”
本科毕业后,宁铂被中科大留校当助教,媒体的头条再次给了宁铂:“中国神童,全国最年轻助教。”这一年宁铂19岁。
其后几年他三次想考研究生,但每一次都报了名又不敢去。因为如果没考上,媒体肯定会报道,宁铂不敢考。
1989年到1991年,宁铂连续三年考托福想要出国,但是他英语并不出色,三次都没有过。
宁铂和自己的崇拜者程陆华结婚,住进了单位分的一个小房子里。他日渐沉迷宗教,吃素,或者研究哲学问题,离正常人的生活越来越远。
宁铂几次尝试“逃跑”。1993年,宁铂和妻子吵了一架,干脆南下去做生意,最远到了海南。但中科大还是把他找了回去。2002年,宁铂又跑到五台山出家,结果中科大又叫人把他接了回来。
宁铂痛苦万分,写信给推荐自己的老师倪霖:“我是条活鱼,被摔死卖了。”
相比宁铂,谢彦波和干政一直好好在学校待着,融入了“少年班”的氛围,但他们身上有别的问题。
一直到毕业前,谢彦波的成绩都十分优秀。但班主任汪惠迪看出了他的弱点:“人际关系这一课,心理健康这一课,整个班级的孩子都落下了,他的问题就尤其严重。”
1982年,15岁的谢彦波提前一年大学毕业,他在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读硕士,18岁又跟随中科院副院长读博士,但因为和导师关系处理不好,博士他没拿下来。
为了学业,谢彦波辗转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跟随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菲利普·安德森学习,但谢彦波又因为性格过于骄傲,与安德森不和。
谢彦波解释道:“我的论文不讨他的喜欢,写的是他的理论的不对。”
还没等谢彦波和导师的关系缓和,发生了轰动一时的北大留学生杀死美国教授事件,中科大的一位副校长决定让谢彦波紧急回国。之前有传闻谢彦波用手枪威胁过安德森,有记者向谢彦波求证,谢彦波否认:“我没有。”
干政同样在普林斯顿大学攻读理论物理,也同样因为和导师不合而回国。回国后中科大邀请他继续在本校读博士,干政拒绝了。干政觉得读博士浪费时间,凭借自己的本事不可能找不到工作。
但事实是,干政连续几年都找不到事情做。他向中科大申请回校留教,但被中科大拒绝,因为那时学校老师最低学历要求是博士。
1998年,“第一神童”宁铂上了央视的谈话节目,在这期节目中,他激烈地抨击了“神童教育”。
宁铂是“少年班”中唯一公开向“神童教育”开炮的学生,但那一场节目并没有引起什么轰动,20年过去了,人们不再关心神童,也不再认识宁铂。
宁铂出家被中科大找回来后的第二年,他又跑到寺庙出家,这一次成功了。
宁铂的父亲,宁恩渐十分不理解儿子的做法,他坚持说:“宁铂还在学习,他还没有完蛋,我相信他有一天会回来的。”
宁铂自己说:“即使是我的父母,也更愿意接受媒体塑造的那个天才宁铂。”
为了逃避现实,父亲宁恩渐举家离开了江西赣州,因为觉得宁铂的“坠落”,让整个家族都蒙了羞。
“现在不是我自己抬不起头来,是我们整个家族都抬不起头来啊。”
妻子程陆华也和宁铂离了婚,记者采访时,她不愿意正面回答,只说:“已经过去的事就别再提了。”
而与此同时,回国几次就业受到挫折的干政,既没有继续深造学业,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他和母亲住在中科大东区附近一个老旧的小区里,他想要回中科大上班,但这个愿望却怎么也实现不了。
少年班同学聚会时,曾邀请过干政,他拒绝了。记者想要当面采访,他也不愿意。他在电话里说到自己的信息只有一句:“我的生活天天如此,没有工作,非常单调,没有任何好说的。”
那之后干政再没了消息。
谢彦波也在走下坡路。有一次宁铂遇到了他的导师,导师说:“这孩子脑子有点笨,死板。”
宁铂反驳道:“他怎么会笨?”
宁铂再次遇到谢彦波时,他发现谢彦波确实“习惯已经养坏了。”
“也许他太为自己小时候那种一点即通,一学即会这种东西陶醉了。”
博士学业肄业后,谢彦波回校当副教授,研究了二十几年理论物理,人到中年,却突然对自己从事一生的科学职业产生了怀疑。
谢彦波开始怀疑整个科学体系,怀疑所有都是骗局,他甚至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然科学瓦解。
记者采访他,谢彦波说:“我要跟他们fight(战斗)。”而”他们”具体指谁,谁也不知道。
1978年,改革开放,全国科学大会闭幕上郭沫若发表演讲:“ 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全国上下都在喊一个口号:“早出人才,快出人才。”
“少年班”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宁铂、干政、谢彦波是被选中的三个作为典型宣传的孩子。
1978年之后,中科大的少年班一直都在招生,不过从第五届开始,不再进行单独的考官面试择优录取。所有候选的孩子依旧要参加高考,然后再从高分者中进行筛选。
其实少年班也出过非常多人才,比如曾担任清华紫光总裁的郭元林,微软全球总裁、百度总裁的张亚勤,他们也都毕业于第一届中科大少年班,和宁铂三人为同班同学。
但幸运的是,没有人叫他们“神童”。他们藏在三人的光环后面,唯一的任务似乎就是好好学习,自由生长。
在那些年铺天盖地的宣传之中,干政和谢彦波努力做出“神童”的样子,但最后两人都失败了。
唯一和过去划清界限的可能只有宁铂。为了逃跑,他准备了二十多年。
还在中科大读书时,宁铂最喜欢在篮球场滑旱冰、在逍遥津公园乱逛、在合肥城摄影,他最喜欢和朋友去拍照,一玩就是一整天,玩得特别开心。
中科大拒绝了宁铂的转校申请后,宁铂和朋友说:“我为什么不能做一个普通人?”
老师听了,却说: “你宁铂为什么不考研不去做研究?你宁铂怎么甘心做普通人?”
宁铂反问:“我怎么不能做普通人?我就是想玩儿。”
2005年,凤凰卫视尝试联系宁铂,他说自己已经出家,不愿意多谈少年时期的事。三年后,他还了俗,当了佛学院的老师,十年后他考取了心理咨询资格证,想要帮助那些迷茫的青少年儿童。
记者去采访他,宁铂拒绝面谈,但回了条短信:“谢谢您的关心,还不错,可以做自己心甘情愿做的事情。”
前两年,宁铂去看望老朋友,几个人吃了饭,唱了卡拉ok。朋友说宁铂还是那么热情仗义,那天大家都过得很快乐,很开心。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邮箱jdap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