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观约取(博观而约取什么意思)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是什么意思
博观约取:博观:指大量的看书,多多阅读,了解事物。约取:指少量的慢慢的拿出来。指要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即将大有可为,施展作为。
厚积薄发: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出处:宋代苏轼的《稼说送张琥》中所写: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
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用现代话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博观而约取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广泛地阅览而简要地吸取。
出处:宋·苏轼《稼说送张琥》
选段:
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译文:
唉!你应当去掉这些而专心致志地去学习。广泛地阅览而简要地吸取,丰富地积累而精当地表达。我能告诉你的,就只有这些了。
文本解读
文章以种庄稼作比论述治学修业之道。先提出“富人”种庄稼因“田美而多”,收种及时,耕田得以轮作,所以获得“美稼”。而自家种地耕地不得闲,地力枯竭,所以没有“美稼”。
然后说到古人之所以超过今人,主要在于他们经过长期的自我修养,不轻易使用才能和成果,在才情充分成熟后才应用于世。同时说明人之才学,并非天生,而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由弱到刚,逐渐达到“至足”、“持满”的程度。
最后提出今人“有志于学”的重要,而“务学”之理,在 *** 上,“博观而约取”;在使用上,“厚积而薄发”。这是作者对朋友的劝告也是自我治学修养的经验总结。文章采用比喻和对比手法说理论事,理随文而成,自然得体,章法严密。
“恒者行远,思者常新,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的意思是什么?
恒者行远:做事有恒心、有毅力的人可以走得更远。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就能达到遥远的彼岸。
思者常新:善于思考的人,就会不断地有新的成果。
博观约取:读书要广博而善于取其精要。
恒者行远,思者常新出处不详。
厚积薄发:要有丰富的积累而谨慎地运用知识,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喷薄而出。
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的出处:
出自宋·苏轼《稼说送张琥》:“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译:唉!你应当去掉这些而专心致志地去学习。广泛地阅览而简要地吸取,丰富地积累而精当地表达。我能告诉你的,就只有这些了。)
扩展资料
《稼说送张琥》创作背景:
这篇杂说作于北宋熙宁九年(1076)末或十年初,作者苏辙正在京都任职,时逢进士张琥归家之前来看望苏轼,作者有感于当时士大夫中滋长着急功近利,浅薄轻率的风气,因而特地写了这篇短文送给张琥,并愿与之共勉。
此文以譬喻开篇,且先用“曷尝观于富人之稼乎?”一句提问,既起到自然引发下文,又引起特别重视。然后,生动具体地讲述了富人与穷人的两种耕作 *** 带来两种不同的效果。富人的地力越种越雄厚,收获丰富。穷人的地力越种越贫瘠,收获微薄。
原因是富人土地多粮食有余,可以实行轮作,保全地力,形成良性循环,就能够不断发展再生产。穷人却不能做到,势必导致恶性循环,最终连简单的再生产都难以维持,这是不可违抗的生产规律啊!“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
文章转换便顺理成章,把物质生产的规律自然地引申到精神生产上去。用古人与今人作对比,为古代人的才能和学问大大超过一般的人,原因就跟这种庄稼的道理一样,不要急于求成,必须积以时日,勤苦修养,才能做到“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
紧接着,作者再用自己的学习实践和亲身经历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做学问千万切忌自得自满、追求虚名,要去专心学习,只有做到“博观而约取”,使自己具有丰富精粹的知识基础,用起来才会感到绰绰有余,从容不迫。这就是“厚积而薄发”的道理。
“博观约取,厚积薄发”什么意思?出处?
意思为:广泛地阅览而简要地吸取,丰富地积累而精当地表达。
出处
北宋.苏轼《稼说送张琥》
作品原文(节选)
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如婴儿之望之长也。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
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语之。
白话译文
古时候的人,他们的才能并不远远超过今天的人。日常努力于自我修养而不轻易地等成果自己到来,小心翼翼就象期望婴儿健康成长一样。气弱的人通过修养以达到刚强,空虚的人通过修养以达到充实。年近三十而后出来做官,年过五十而后才得到爵位。在长期的压抑中得到伸展,在极为充实之后才去运用;已经满得超出来才外流,把弓拉满之后才放箭。这便是古人之所以远远超过今天的人,而今天的君子所以不及古人的缘故。
我从少年时代起便立志学习,不幸的是比你早二年考中进士。你考中进士也不能说不早。现在我虽然想自认为不足,而众人已经不切实际地对我推许了。唉!你应当去掉这些而专心致志地去学习。广泛地阅览而简要地吸取,丰富地积累而精当地表达。我能告诉你的,就只有这些了。
你回去路过京城去问一问,有一个名叫苏辙字子由的,他是我的弟弟。把我对你讲的这些话告诉他。
作品欣赏
此文用古人与今人作对比,为古代人的才能和学问大大超过一般的人,原因就跟这种庄稼的道理一样,不要急于求成,必须积以时日,勤苦修养,才能做到“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紧接着,作者再用自己的学习实践和亲身经历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做学问千万切忌自得自满、追求虚名,要去专心学习,只有做到“博观而约取”,使自己具有丰富精粹的知识基础,用起来才会感到绰绰有余,从容不迫。这就是“厚积而薄发”的道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稼说送张琥
"博观而约取"是什么意思?
"博观而约取"的意思是广博读书而简约审慎地取用。
博观而约取,读音:[ bó guān ér yuē qǔ]
出处:宋代作家苏轼所著《稼说送张琥》:“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原文:
曷(盍)尝观于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而地力得全;其食足而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而敛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
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锄、铚、耰、艾,相寻于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种之常不及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此岂能复有美稼哉?
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如婴儿之望之长也。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
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语之。
译文:
你(何不)可曾观察过富人怎么种庄稼的吗?他们的田又好又多,他们的粮食充足而有余。他们的土地又好又多,就可以实行休耕轮作,土地的肥力便能够保全;他们的粮食充足而有余,那么耕种就能够常常不误季节,收割也常常能够等到庄稼完全成熟之后进行。所以富人的庄稼往往很好,秕子少,产量高,长时间存放也不会腐烂。
如今我这个十口之家,却总共只有百亩土地。每一寸土地都拿来利用,日日夜夜期盼着收获,辛勤耕作、收获,充分利用土地,把庄稼种得像鱼鳞一般密集,因此土地养分就被用尽了。耕种常常抢不上季节,收割又往往来不及等到庄稼成熟。这样怎么还会有好收成呢?
古代的人,他们的才干并没有超过现代人的地方。他们平日里注意自身修养并且不敢贸然行事,等候着思想才华完全成熟,那种勉力的样子,就好像盼望婴儿快快长大。对孱弱者精心哺育,使他坚强健壮起来;对才智缺乏者注意教养,使他逐渐充实起来。三十岁以后才出来做官,五十岁以后再求加官封爵。在长时期的屈身之中伸展,在准备充足之后再发挥作用;就像水流淌于充溢之后,箭发射于满弓之极一样。这就是古代的人能够超过现代人、如今的君子不如古人的原因啊!
我从小就有用功学习的志向,不料能早早地与您同科考中,不过您的成功,也不能说不早啊!我现在虽然想到自以为还很不够,但众人却已经胡乱地称颂我了。唉,您要摆脱这种状况而致力于学习啊!在广博读书而简约审慎地取用,在深厚积累之后慢慢地释放出来,我能告诫您的也就到此为止了。
您回去时路过京城打听一下,有名叫苏辙、字子由的人,是我弟弟,请您将这些话也转告他。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邮箱jdap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