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信县十五天气象-阳信天气12345预报
知心天气预报不标准?
知心天气预报不标准?
如刚刚预报明天是大雨,
而十五天预报是阴凳亩天,
不是前言不搭后语
中央气象台吐槽:“天气预报不准”?咋回事?
广州日报
发布时间:04-2405:04《广州日报》 *** 帐号
为了方便大家出行
小编经常会发天气预报推送
但发的多了,总有不准的时候
于是经常有网友甚至同事吐槽
“说下雨又不下雨,骗子!”
“说天晴又下雨,我再也不相信了你!”
天气预报到底准不准?
中央气象台今天发微博来了这么一句:
“天气预报是不准的!”
紧接又来一句
“嗯,不是百分百保准那种……”
这是咋回事?
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是这样的↓
4月22日
一位演员发微博说自己出海玩帆板遭遇台风遇险
还好人没事
没想到一下就上了热搜
当时,就把中央气象台给吓到了
来“台风”居然没有预测到
这是重大失职啊!
结果一查,并不是台风……
只是一种强对流天气
但是,网友并没有因此放过气象台
纷纷举例,你家天气预报就是不准的!
然后就有今天上午这一幕
中央气象台发长文回复!
原(tu)文(cao)如下:
之一,首先要明确,天气预报是不准的!嗯,不是百分百保准那种。虽然大部分时候还是靠谱的,但是你们能记住的都是不准的时候,所以,就当不准吧,仅供大家参考。
第二,不管你们是从什么平台获取天气预报,一般能看到的都是基于本人地理信息的城市预报。也就是明天多少度啊,会不会下雨,是大雨还是小雨,属于常规的天气预报。
第三,当你有特殊需求,比如要出海滑板啊,需要坐个飞机去喂鸽子之类,建议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临近天气预报。临近预报是预报未来1-6小时的天气,毕竟早晚固定时间发布的预报具有局限性,不太与时俱进,预报员会根据后来实际观察到的情况进行一些预报调整。划重点:尤其是强对流天气多发的春季、夏季,这类天气神出鬼没,非常容易致灾,这类突发天气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一般在城市预报里是看不到的,建议关注当地活的气象微博。
第四,昨天有海南的小伙伴说,我都看到乌云满布了,可是我查了天气预报说不下雨,我就勇敢地出门,然后被淋成落汤鸡……首先,感谢您对天气预报的信任,在这种已经靠人生经验都可以得出正确结论的时刻,居然还选择相信我们,非常令人感动,但是,这种情况下,到底是相信天气预报好,还是相信自己的经验呢,我建议你们,学会看气象雷达图,相信科学。
雷达图在中央气象台网站上就可以实时获取,如果自己待的地方附近已经出现雷达回波,那就要考虑会不会下雨,根据不同的颜色也可以判断可能会下多大,这比观云识天要靠谱很多。比如那谁谁谁的粉丝,如果你们关心自己偶像的安危,可以学会这个技能,一技在手,爱豆我有。
最后,建议我的对象们都要学会这个技能,虽然你们有我随时关心你们,但是关键时刻还是要靠自己保命,毕竟萌台也会有百密一疏的时候。
看完长文,我已经笑疯了……
那位海南的小伙伴也太可爱了吧
其实天气预报是根据已有的信息
来科学推测未来可能发生的族燃天气
天气预报,预报越远的天气越不准
尤其是超过一周的预报
只能看个趋势
天气预报是越近越准
毕竟天气是实时变幻的
接下来
循例给你们来一波最新天气预报
明天还有中雨,气温继续下降
气象台预计,冷空气将持续补充,明天仍有中雨量级降水,气温继续下降,体感寒凉。周六到周日降水减弱,但仍有阵性降水。气温方面,周六和周日气温将会缓慢回升,到下周白天就热起来了。
广东具体预报如下:
4月24日,粤西市县枣穗森有中雨局部大雨,其余市县阴天有小雨。更低气温:粤北市县12℃~14℃,粤西和珠江三角洲南部市县16℃~20℃,其余市县14℃~16℃。
4月25日,我省大部分市县阴天到多云,有分散阵雨;更低气温:粤北市县10℃~13℃,粤西和珠江三角洲南部市县15℃~19℃,其余市县13℃~15℃。
4月26日,粤北市县阴天间多云,有小雨局部中雨,其余市县阴天到多云,有分散小雨。更低气温:粤北市县13℃~15℃,粤西和珠江三角洲南部市县17℃~20℃,其余市县15℃~17℃。
广州具体预报如下:
4月24日,阴天,有中雨,受降水和冷空气补充影响,气温不断下降,18~14℃;
4月25日,多云到阴天,有阵雨,14~21℃;
4月26日,阴天到多云,有分散阵雨,15~22℃。
查看十五天之内的天气预报
若使用的是vivo手机,可查看以下内容:
Funtouch OS 3.0之前系统的机型,可查看未来7天天气;OriginOS/iQOO UI/Funtouch OS 3.0及以上系统的机型,最多可查看15天天气。
看最近15天的气象预报和往年的情况,6月底到7月初,九寨沟似乎一直有雨,这个影响大吗?到7月中旬会不会好
您好,我们在九迟虚寨沟景区,今年的雨水相对往年多些,但是九寨沟景区下雨不影响旅游,这里一般早晚下,可以放心出游!
九寨沟景区自由旅行地接,租车,订房,线路欢迎淘‘九寨沟租车,包车,酒店预订中心’详细码租燃了解,或在型兆线咨询我们!
舟山未来十五天天气预报
最多一星期吧,最近天气多变,气象局那也不好预算未来半个月的天气吧
中国气象发展
全国气象科学技术大会今天在北京开幕。这是气象行业在新世纪召开的之一次全国科技大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行业的动员大会,必将成为我国气象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进入21世纪,在科学技术的引领和推动下,人类正经历着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演进。科学技术创造出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解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和财富形成的主要源泉。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气象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是我们国家,更是气象科技工作者面临的艰巨任务和严峻挑战。只有抓住科技革命稍纵即逝的难得机遇,显著提高气象科技实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才有可能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
今天,我们站在“十一五”的开端,回望过去的五年,气象事业前进的轨迹依然让人心潮澎湃。
"战略"促发展“十五”是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个"关键"首先突出地体现在整体战略的探索、凝练和提升,为“十五”气象事业和科技发展谱下了精彩的序曲和奏鸣。期间,中国气象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首先提出了“拓展领域、科技兴气象、人才强局”三大战略,有力地促进了事业发展,进而于2004年开始了中国气象发展史上规模更大的一次战略研究工作,历时一年多的时间,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
为什么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战略研究?答案很明确,就是“发展”。因为随着气象科技的不断进步,世界范围内对天气的认识已经扩展到气候系统五大圈层及其相互作用,气象业务已经从传统的天气预报扩展到气候预测、气候变化预估、大气成分监测与分析等领域,气象事业已经深入到政治、经济、社会、国家安陪雹蚂全、环境外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方面面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此,站在国家利益和整个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层面上统一规划中国气象事业,进一步认识气象事业的真正内涵;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层面上,重新审视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的需求;站在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和经济、科技全球化的层面上,确定未来20年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已成为紧迫而现实的任务,更成为战略研究的动因。
战略研究成果与《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等国家战略紧密衔接,提出了“坚持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大力提升气象信息对国家安全的保障能力,大力提升气象资源为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的战略思想和“公共气象、安全气象和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展现出了“大气象”的宏伟格局。
新年伊始,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务院3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中国气象事业"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的战略定位,强调了气象事业对国家安全、社会进步的基础性作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性作用,对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作用。这是对战略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升华,同时也对中国气象事业的改革创新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正是这些基于发展的宏伟战略带动和引领,使“十五”气象事业前进的脚步更加坚实,方向更加明晰。当前,全国气象部门贯彻落实国务院3号文件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新一轮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正在全面铺开,跟随着“十一五”气象事业发展的进行曲,芦埋战略的提升指挥出愈加激越和跳动的和声。
“十五”创辉煌
在“十五”气象事业的辉煌乐章里,我们可以找出无数跳跃的音符,沿着它们澎湃的内涵,我们能够感受到鼓舞雀跃的内驱肆尘力和蓬勃旺盛的生命力,领悟着气象事业交响的宏大主题。
主题词一:发展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十五”期间,我国气象事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气象科学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科技体制改革和研究型业务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气象科学技术领域的国际合作日益活跃。越来越多的我国科学家担任了国际一些重要气象学术组织的委员和国际刊物的编委。叶笃正先生荣获2003年度世界气象组织(WMO)“国际气象组织奖”,2005年又荣获国家更高科学技术奖。WMO青年科学家奖自1993年以来曾六度授予我国青年科学家。这些都表明了国际国内对我国气象科技水平的充分肯定。
——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下,围绕我国重大天气和气候灾害、城市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数值预报技术等开展了相关研究,在东亚气候变动理论和预测、气候-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温室气体排放和地气碳氮交换、短期气候预测系统、大气污染数值模拟和预报、中层大气探测理论和技术、天气过程动力学理论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气象行业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17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近400项。我国气象科技论文的数量大幅攀升。
——我国在大气科学领域已拥有10余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0多个部门重点实验室和一批共建的联合研究中心、工程中心。瓦里关大气本底观象台等台站被列入国家野外科学观测台站体系。“十五”期间,中国气象局系统建成了101部新一代天气雷达、7514个自动气象站和风云一号D、风云二号C气象卫星,并投入业务运行,引进了21.5万亿次/秒的高性能计算机。同时,各级 *** 对平台建设的投入逐步加大,为气象现代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奠定了重要基础。
——我国气象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国际机构组织的活动和科学计划。中国气象局牵头组织国内各相关部门的专家广泛参与了 *** 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组织的第四次评估报告的编写工作。目前我国科学家在世界气象组织(WMO)、IPCC、地球观测组织(GEO)、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世界天气研究计划(WWRP)和地球系统科学联盟(ESSP)等国际组织和国际科学计划中都担任了重要职务。我国还积极开展了国际双边和多边气象科技合作,学术交流日益频繁,合作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我国成功地举办了国际气象学和大气科学协会科学大会,表明了中国气象国际地位与科技影响力日益提高。
主题词二:改革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中国气象局是“十五”期间科技部首批启动的公益类科研院所改革部门之一,所属的一院八所和省局研究所已顺利完成了结构调整、人员分流、机制转变等改革任务,2004年10月,首家通过了由科技部、财政部和中编办组织的联合验收。国家级业务在探测、信息传输处理、预报服务、科研等方面都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建成了国家和省(区、市)两级气象科研机构体系,加强了区域气象中心的作用,提高了资料和数据的共享水平和集约化服务能力,促进了研究与业务的结合,使气象业务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结构调整后,国家级气象科研院所重点学科专业从原来的74个凝练到51个,专业学科研究布局更趋合理,突出了国家目标,适应了中国气象事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和学科领域发展趋势,实现了气象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初步形成了与气象事业发展相适应的气象科技创新体系。
随着改革进程的加快,现行业务技术体制逐渐显现出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凸现。中国气象局党组审时度势,充分认识到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务院3号文件,落实“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理念的需要;是继续推动气象现代化建设、增加业务科技含量、优化站网布局和业务分工、全面提升业务能力的需要;是着力提高服务水平和覆盖面、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适应国家政治和经济体制等各项改革的需要。中国气象局确定了近期改革重点:发展天气、气候、气候变化、生态与农业气象、大气成分、人工影响天气、空间天气、雷电等8个业务体系,进而力争在3到5年内,建立基本满足国家需求、功能先进、结构优化的"多轨道、集约化、研究型、开放式"业务技术体制。新一轮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大刀阔斧全面展开。
主题词三:创新
创新是腾飞的羽翼。“十五”期间,气象科技创新亮点频现,异彩纷呈。
——研发了我国新一代数值预报系统。中国气象局组建了中国气象数值预报创新基地,通过联合攻关,取得了包括全球中期预报模式、区域中尺度预报模式、资料变分同化系统以及面向超级城市群的精细化数值预报示范系统在内的一系列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自主开发出了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系列产品,特别是风云二号地面应用系统集中体现了我国气象卫星科技的发展水平,解决了静止气象卫星定位这个世界难题,实现了气象卫星天地系统的一体化和“大运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风云二号气象卫星被世界气象组织纳入全球业务应用气象卫星序列,在国际对地观测卫星系统 *** 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气象科学数据率先实现共享。2001年12月,在科技部的支持下,中国气象局站在国家的高度,率先启动气象科学数据共享工作,为打破在我国长期存在的“数据壁垒”起到了推动和示范作用。初步建立了全国分布式的数据共享 *** 服务系统,包括国家级的主平台和6个省的分平台,为46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2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7项“863”计划项目、37项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87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提供了高质量的气象基础数据共享服务。
——成立了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目前,中国气象局已布设了30个大气成分观测站,并按照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发展规划,牵头开展国家大气成分本底野外研究台站体系建设。由该中心研制的沙尘暴数值预报系统入选“十五”国家科技重大成果展。
——气候预测成果写进IPCC评估报告。经过十年的科技攻关,我国科学家建立了自己的气候预测模式系统
——“动力气候模式预测系统”,并投入业务化运行。该系统由海洋资料同化系统、海气耦合模式和高分辨率的区域气候模式组成,于2003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些重要成果及揭示的事实以及所持的观点已提供给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并得到了承认与采纳。
我们能够听到这首激昂的进行曲里,“创新”始终是嘹亮的最强音。
“创新”无止境全国气象科技大会的召开将为我们奏响“加速科技自主创新,全面建设气象强国”的序曲。创新无止境,此刻,“十一五”不止是一个时段和概念,气象事业和科技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和舞台上。
我们能够感到肩上的任务和心中的远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落实国务院3号文件精神,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发展理念,面向国家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努力实现农业气象科学技术新突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科技支撑;实现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预报科学技术新突破,为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提供科技支撑;实现全球和区域气候预测和气候变化预估科学技术新突破,为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保障国家安全提供科技支撑;实现气候资源区划和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科学技术新突破,为应对我国资源压力、保障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撑;实现气象与其他领域科学技术系统集成新突破,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改善广大人民生活质量提供科技支撑。
回顾历史,50年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音犹在耳,28年前拥抱科学春天的欣喜仍驻心间。今天,十几亿中国人亲历了科技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享受着科技进步创造的丰厚财富,深切感受到建立在科技自立、自强基础之上的国家实力和民族尊严。
今天,气象科技工作者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 *** 理论和“ *** ”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自主创新,努力开创气象科技发展的新局面,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这次科技大会后,一幅波澜壮阔的自主创新的画卷随之展开。气象科技界要立即行动起来,高扬自主创新的旗帜,总结经验,凝聚共识,继往开来,奋力开拓,为实现我国从气象大国向气象强国的跨越,竭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邮箱jdap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