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月下追韩信(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萧何月下追韩信是什么典故?
感谢邀请
汉王刘邦谋士萧何月下追回了韩信,并举荐给刘邦为将军,这个典故主要是说明人不得志。
韩信采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攻下三秦,占据关中,后协助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
刘邦做了皇帝后,以韩信匿藏项羽部下将其治罪降职,后萧何与吕后(刘邦妻)设计将韩信处死,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夏侯婴看韩信的模样,真是一条好汉,把他放了,还向汉王推荐。但汉王只派韩信做个管粮食的官。
后来,丞相萧何见到了韩信,跟他谈了谈,认为韩信的能耐不小,很器重他,还几次三番劝汉王重用他,但汉王总是不听。
韩信知道汉王不肯重用他,趁着将士纷纷开小差的时候,也找个机会走了。
萧何得到韩信逃走的消息,急得跺脚,立即亲自骑上快马追赶上去,追了两天,才把韩信找了回来。
汉王听说萧何追的是韩信,生气地骂萧何说:“逃走的将军有十来个,没听说你追过谁,单单去追韩信,是什么道理?”
萧何说:“一般的将军有的是,像韩信那样的人才,简直是举世无双。大王要是准备在汉中呆一辈子,那就用不到韩信;要是准备打天下,就非用他不可。大王到底准备怎么样?”
汉王说:“我当然要回东边去。哪能老呆在这儿呢?”
萧何说:“大王一定要争天下,就赶紧重用韩信;不重用他,韩信早晚还是要走的。”
汉王说:“好吧,我就依着你的意思,让他做个将军。”
萧何说:“叫他做将军,还是留不住他。”
汉王说:“让他担任大将吧!”
萧何很高兴地说:“这是大王的英明。”
汉王叫萧何把韩信找来,想马上拜他为大将。萧何直爽地说:“大王平日不大注意礼貌。拜大将可是件大事,不能像跟小孩闹着玩似地叫他来就来。大王决心拜他为大将,要择个好日子,还得隆重地举行拜将的仪式才好。”
汉王说:“好,我都依你。”
汉营里传出消息,汉王要择日子拜大将啦。几个跟随汉王多年的将军个个兴奋得睡不着觉,认为这次自己一定能当上大将。
赶到拜大将的日子,大家知道拜的大将竟是平日被他们瞧不起的韩信,一下子都楞了。
汉王举行拜将仪式以后,再接见韩信,说:“丞相多次推荐将军,将军一定有好计策,请将军指教。”
韩信谢过汉王,向汉王详详细细分析了楚(项羽)汉双方的条件,认为汉王发兵东征,一定能战胜项羽。汉王越听越高兴,只后悔没早点发现这个人才。
打那以后,韩信就指挥将士,操练兵马,东征项羽的条件渐渐成熟了。
1、韩信受萧何推荐而拜为大将,又因萧何设计而掉了脑袋。人们哀叹韩信之死,并且偏重于外部因素,所以就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加以总结。一“成”一“败”系于一人,看起来扯平了,其实,功过、是非、利害、得失,谁又算得清?况且,韩信的“成”与“败”,根本原因还是主观因素,个人行为。
2、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兵家四圣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韩信连夜逃离汉营的消息让萧何(?—前193 年)知道了,他跨上马背就去追赶韩信。
韩信是私自离开军营的,按军法应当斩首。但是萧何去追韩信,决不是要抓他归案,而是要向刘邦推荐重用这个人。
韩信原先在项羽军中当个郎中的小官,由于无所事事,便逃到刘邦营中做了个连敖,以后被夏侯婴推荐提升为治粟部尉。
从此与萧何常有了接触的机会。萧何慧眼识英杰,对韩信的政治、军事才能十分钦佩,多次向刘邦推荐要重用韩信,刘邦未肯明确表态,韩信耐不得寂寞。
才偷偷逃离汉军的。萧何一边想着韩信的往事,一边策马奔驰,追了两天两夜,才追上韩信,好言好语地把韩信劝回军营。
扩展资料:
刘邦听着萧何月下追萧何,了解了韩信可能有才能,才高兴地想封韩信个将军,刘邦为了自己的事业,下了更大的决心,拜韩信为大将,当场就拜。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原文及翻译赏析
译文:
萧何,是沛县人。高祖刘邦是平民时,萧何多次用官吏身份保护他。高祖做了亭长,萧何还是常常帮助他。高祖以官吏身份服差役到咸阳去,官吏们都送三百钱,唯独萧何以五百钱送他。
秦御史考察郡事,萧何与其随员办理公务有条不紊。于是萧何被授与泗水郡卒史一职,公务考核名列全郡之一。秦御史想入朝建言调萧何进京,萧何再三辞谢,才能够未被调走。
等到高祖起兵做了沛公,萧何曾经担任县丞督办众事。沛公到达咸阳,各将领都争着奔向藏有金银丝帛财物的府库,私分了它们。
只有萧何首先入宫收取秦丞相、御史府的律令文书、地理图册、户籍簿等文献档案加以保存。沛公之所以全部掌握天下要塞、户口多少、各地的贫富强弱情况、百姓生活疾苦状况,就是因为萧何收缴秦朝这批文书档案的缘故。
萧何以丞相身份接管留守巴、蜀,镇抚喻告全境之百姓,命令供给军需粮食。汉二年,汉王联合诸侯进击楚王项羽,萧何镇守关中,侍奉太子,坐镇栎阳,制订法律规章制度,欲立宗宙、社稷,建宫殿屋宇、县城乡镇,立即上秦,汉王准奏,许其办理。
要是来不及奏报,立即临时灵活处理,等汉王回来时汇报。萧何还统计户籍人口,按户征收粮饷,派出车船运送军需。汉王多次损兵折将只身逃走,萧何经常征发送中兵卒,立即补充兵员。汉王因此又特地委托萧何全权处理关中大事。
汉五年,击杀项羽之后,汉王即位称帝,评议功劳进行封赏。关内侯鄂千秋当时担任谒者,上前进言说:“皇上与楚军相持五年,损失大量军士、只身逃离的次数有多次,而萧何常常从关中派遣军队补上那些缺兵的地方。并不是皇上下令叫他去的,但关中数万士兵开赴前线遇到皇上兵源缺乏的时候有多次。
汉军与楚军在荥阳对峙数年,军队没有现成的粮食,萧何水陆运送关中粮饷,军粮供给从不缺乏。陛下虽然多次失去关中以东大片土地,而萧何一直保全关中来等待陛下,这是万世不朽的功劳啊。”皇上说:“好。”
于是就下令萧何功居之一,赐许带剑穿鞋上殿,入朝时不需要小步快走。全数封赏萧何父母兄弟十多人,都有食邑。于是加封萧何二千户,“用来报答过去到咸阳服役时只有萧何比别人多送二百钱的恩情”。
陈豨谋反,皇上征讨到了邯郸。韩信又在关中谋反,吕后采用萧何计策诛杀韩信。这年秋,黥布造反,皇上自己带兵攻打他,多次派使者问相国在做什么。
回报说:“因为皇上在军中,所以相国京城安抚百姓,拿出财产帮助军队,和平定陈豨时一样。”门客劝说萧何说:“您离灭族不远了。您任职相国,功劳之一,不可以再增加了。
但是您当初入关时,本来就深得百姓之心,十多年了。都依附您,您还要孜孜办事来求得民心。皇上所以多次询问您在干什么,害怕您控制关中动摇汉室。如今您为什么不多买田地,低息借贷以玷污自己名声?皇上的心一定会安定了。”于是萧何采纳了他的计策,皇上于是大悦。
萧何买田宅一定居于偏僻荒芜处,建住房不修院墙。他说:“子孙后世如果有贤才,要学习我的节俭;没有贤才,也不会被权势之家所抢夺。”
孝惠二年,萧何列,谥号叫文终侯。
原文:
萧何,沛人也。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佑之。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 。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辩之,何乃给泗水卒史事,之一。秦御史欲入言征何,何固请,得毋行。
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尝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
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
为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计户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
汉五年,已杀项羽,即皇帝位,论功行封。关内侯鄂秋时为谒者,进曰:“ 夫上与楚相距五岁,失军亡众、跳身遁者数矣,然萧何常从关中遣军补其处 。非上所诏令召,而数万众会上乏绝者数矣。
夫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待陛下,此万世功也。 ” 上曰: “ 善。 ”
于是乃令何之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悉封何父母兄弟十余人,皆食邑。 乃益封何二千户,以尝繇咸阳时何送我独赢钱二也 ” 。
陈豨反,上至邯郸。而韩信谋反关中,吕后用何计诛信。其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曰:“ 为上在军,拊循勉百姓,悉所有佐军,如陈豨时。 ” 客说何曰: “ 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之一,不可复加。
然君初入关,本得百姓心,十余年矣。皆附君,尚复孳孳得民和。上所谓数问君,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貣以自污?上心必安。 ” 于是何从其计,上乃大说。
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处,为家不治垣屋。曰:“ 今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
孝惠二年,何薨,谥曰文终侯。
扩展资料:
本文出自《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之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汉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八十万字。
《汉书》为中国之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的记载,以西汉一朝为主,上起汉高祖元年,下终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体例上全承袭《史记》,只是改“书”为“志”,把“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萧何月下追韩信后面那句话是什么?
萧何月下追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仗剑投奔项梁,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前去投奔了刘邦。
有一天,韩信违反军纪,按规定应当斩首,临刑时看见汉将夏侯婴,就问到:难道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
夏侯婴以韩信所说不凡、相貌威武而下令释放,并将韩信推荐给刘邦,但未被重用。后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论,为萧何所赏识。
刘邦至南郑途中,韩信思量自己难以受到刘邦的重用,中途离去,被萧何发现后追回。
韩信的军事谋略,最终得以发挥,他也因此而深得汉王刘邦的赞扬。正是韩信的征战,汉军才在天下争夺战中所向披靡,最后成就了汉王的一世功业,也成就了韩信一世英名。
但是在大汉建立之后,韩信因为功高震主,被萧何诱骗到吕后处被诛杀,这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故事由来。
扩展资料:
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五月,刘邦与韩信率领大军,迅速占领了关中,正式拉开了楚汉相争的序幕。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他先后平定了魏国、代国、赵国、燕国、齐国,又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十月围歼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从此天下尽归刘邦之手。
刘邦得到天下后,韩信功高盖主,被人诬陷,告发他谋反,刘邦贬其为淮阴侯。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以韩信谋反之事的借口将其骗入长乐宫。
斩于钟室,并夷其三族,结局相当凄惨。据《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记载: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萧何月下追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怎么解读?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此为民间对西汉建国功臣萧何一生的经典概括,萧何是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也萧何”是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败也萧何”是韩信被杀是萧何出的计谋。不论是成功还是败亡都是由于同一个人。
除了其性格缺陷和政治幼稚外,更在于萧何对刘邦的忠心耿耿,对维护刘邦统治利益的执着。当韩信的才干能实现刘邦的霸业时,他便将韩信举荐给了刘邦。当韩信的行为危害到刘邦的统治时,他就毫不留情地将韩信置于死地。
扩展资料
典故
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仗剑投奔项梁军,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前去投奔了刘邦。
有一天,韩信违反军纪,按规定应当斩首,临刑时看见汉将夏侯婴,就问到:“难道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夏侯婴以韩信所说不凡、相貌威武而下令释放,并将韩信推荐给刘邦,但未被重用。
后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论,为萧何所赏识。刘邦至南郑途中,韩信思量自己难以受到刘邦的重用,中途离去,被萧何发现后追回,这就是小说和戏剧中的“萧何月下追韩信。”
此时,刘邦正准备收复关中。萧何就向刘邦推荐韩信,称他是汉王争夺天下不能缺少的大将之材,应重用韩信。刘邦采纳萧何建议,七月,择选吉日,斋戒,设坛场,拜韩信为大将。从此,刘邦文依萧何,武靠韩信,举兵东向,争夺天下。
萧何追韩信 文言文翻译
原文: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于信者,国士无双。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译文:
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认为韩信是个奇才。(汉王的部下多半是东方人,都想回到故乡去),因此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到了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
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在汉中称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汉王说:“我也打算回东方去呀,哪里能够老闷在这地方呢?”萧何说:“大王如果决计打回东方去,能够重用韩信,他就会留下来;假如不能重用他,那么,韩信终究还是要跑掉的。”
汉王说:“我看在你的面子上,派他做个将军吧。”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肯留下来的。”汉王说:“那么,让他做大将。”萧何说:“太好了。”当下汉王就想叫韩信来拜将。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现在任命大将,就像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难怪韩信要走了。
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拣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那才行啊!”汉王答应了。那些军官们听说了,个个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大将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
扩展资料: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邮箱jdap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