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通车高铁(2017我国高铁里程达到了多少公里)
1. 2017我国高铁里程达到了多少公里
(一)铁路
2017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7万公里,比上年增长2.4%,其中高铁营业里程2.5万公里。全国铁路路网密度132.2公里/万平方公里,增加3.0公里/万平方公里。
铁路营业里程中,复线里程7.2万公里,比上年增长5.4%;电气化里程8.7万公里,增长7.8%。
(二)公路
2017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477.35万公里,比上年增加7.82万公里。公路密度49.72公里/百平方公里,增加0.81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养护里程467.46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97.9%。
2. 2017年我国高铁里程
一、高铁技术
截至2014年,中国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形成比较完善的高铁技术体系;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发展策略,系统掌握构造速度200至250千米/小时动车组制造技术,并且完成构造速度350千米/小时动车组技术平台的搭建。《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正式发布,成为中国高铁建设技术标准体系 。
2016年7月15日,两列中国标准高速动车组均以420千米/小时速度在郑徐高速铁路上完成安全交会,标志中国已全面掌握核心高铁技术,同时,中国中车集团公司在全球高铁市场占据69%份额,成为世界高铁领跑者。
2017年6月26日,“复兴号”列车投入运营,装配由中国自主研发的大功率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中国标准动车组所采用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国际兼容标准占16%,不同列车可以重联运行。
2018年8月2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在京沈高速铁路启动高速列车自动驾驶系统试验。
2019年6月26日,中国自主研制的40米跨1000吨运架成套设备投入使用,完成第三次突破高铁制架技术;9月底,京张城际铁路沿线5G信号基站全部开通。
截至2019年11月23日,中国已系统掌握各种复杂地质及气候条件下高铁建造成套技术,攻克铁路工程建造领域一系列世界性技术难题;全面掌握构造速度200至250千米/小时、300至350千米/小时动车组制造技术,构建涵盖不同速度等级、成熟完备高铁技术体系。
二、速度记录
1998年6月24日,韶山8型0001号电力机车在京广铁路试验段中创下240千米/小时速度记录,成为中国首台高速机车;8月28日,“新时速”摆式列车(X2000)在广深铁路上投入运营,列车最高运行速度200千米/小时。
2001年1月9日起,“蓝箭”电力动车组在广深铁路上投入运营,列车最高运行速度200千米/小时。
2002年11月27日,中华之星电力动车组在秦沈客运专线上的试验行车速度达到321.5千米/小时。
2010年12月3日,“和谐号”CRH380A电力动车组在京沪高速铁路上创下486.1千米/小时试验速度记录。
2014年1月16日,中国CIT500型高速列车在实验室内试验速度达605千米/小时。
截至2019年,中国高速铁路列车最高运营速度350千米/小时,居全球首位。
三、营业里程
截至2015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总里程已达1.9万千米。
截至2016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总里程已超过2万千米。
截至2017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总里程已达2.5万千米。
截至2018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总里程2.9万千米以上。
截至2019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总里程达3.5万千米
四、客运流量
2008年8月1日至2016年7月11日期间,中国高速铁路营运动车组列车累计发送旅客超过50亿人次。
2017年春运期间,中国高速铁路营运动车组列车累计发送旅客达1.8亿人次,占全国铁路客运总量51.4% 。
2018年,中国高速铁路营运动车组列车全年累计发送旅客达20.05亿人次。
建设意义
中国早期和境外的批评者一直质疑在大部分地区处于发展中,国家建设高昂的高速铁路系统的必要性,而大多数务工人员则无力承担高铁的车票费用。
然而,中国政府已经表明,虽然高铁建设造价昂贵,但这些建设项目也会推动一些政策目标。由于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和流动频繁,因此对作为大众化交通工具的高速铁路需求巨大,也为旅客提供快速,可靠和舒适的出行方式。
虽然中国大陆高铁的运营时间比发达国家要短,但“高铁经济效应”已明显显现,对沿线产业带和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培育,以及沿线地区人口流动速度提升和人口聚集,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在高铁规模快速扩张的时期,高铁的空间效应将进一步显现,也成为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发动机。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通过提升铁路的运输能力,与就业市场实现无缝对接,以提高经济生产力和长期竞争力。
另外,高铁开通后,一些既有线释放了运能,缓解了货运能力长期紧张的局面,全社会人流、物流周转明显加快,成本有效降低,这对于铁路更有利可图。
2、在经济衰退时期,由于高铁建设创造就业机会,也推动了对建筑、钢铁和水泥行业的需求,短期刺激经济。其中,京沪高铁共聘用了11万工人施工。
3、促进跨城市经济一体化及二线城市的增长。
高铁的引入,使得二线城市的市场潜力增加59%,楼价也比预期平均实际增长4.5%。高铁的开通也产生“同城效应”,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加快产业梯度转移,有效推动区域内产业优化分工,围绕构建高铁沿线产业链条,形成比较优势,促进沿线地区的产业协调互补发展。
例如随着长三角地区高速铁路的不断开通,带动了长三角地区协同分工、错位发展、有序的产业体系逐步完善,有效支撑并在很大程度上引导了各城市不同的产业体系等的发展。
此外,高铁也使中国人的生活半径和活动范围出现明显扩大和拓宽的现象,生活方式和节奏逐渐发生变化,催生出“星期天工程师”“假日专家”等新职业,形成了“高铁社会”。
同时使老年人异地养老变成现实,如廊坊、昆山、德州等地的养老院开始吸引北京、上海的老年人,以更低的成本享受更舒适的养老生活。
4、支持环境可持续发展。电力动车组能源使用量比其他交通工具要少,并且可以从更多种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获取电力。而汽车和飞机没有这些特点,因为这些能源更依赖于进口石油。
5、发展高铁设备产业。
高铁的建设,也将中国发展成为高速铁路建设技术的主要来源国。中国的轨道装备制造商引进进口技术后,直接进入本地化生产过程,之后进行了技术转化,甚至开始准备出口海外,与外国供应商竞争。
在中车四方取得川崎重工业新干线E2型授权生产权的六年后,中车四方可以自行生产CRH2A列车,而川崎重工业也在高铁上结束与中车四方的合作。
如今,中国拥有世界上系统技术最全的高速铁路技术,可以承担从通信信号、工务工程、牵引供电、机车客车制造乃至运营管理等领域的“一揽子”出口。
6、拉动产业的发展。
高铁的建成,带动了冶金、机械、建筑、橡胶、电力、信息、计算机、精密仪器等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拉动了沿线城市旅游、餐饮、商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例如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后,使两个直辖市及周边地区的经济交流日益增多;京沪高铁开通运营后,沿线城市成为承接长三角和环渤海两大经济区产业转移的新平台。
7、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
随着一些高铁线路客流量的增长,充分说明了高速铁路对人口流动具有显著的诱增效应,使原先鲜为人知或知名度高但交通不便的中小城镇成为吸纳人口的热点
3. 2017年中国高铁又添新成员
新款“复兴号”结合京张高铁复兴号智能动车组的智能技术、优势配置和运用实践,在16个方面增设智能配置,服务功能再次优化,让更多旅客群众能乘坐体验智能动车组。列车车头长12.5米,采用“鹰隼”仿生学设计,整车气动阻力较复兴号CR400BF动车组降低了7.4%,可降低能耗10%,进一步提升列车绿色环保属性。
在车厢内部,商务舱座椅采用包厢式设计,创意源于中国传统的“屏风”“几案”造型,过道两侧设置半高隔断和内藏式拉门,提升乘车时的静谧感,形成“一人一舱”的私密空间,营造“陆上头等舱”的乘车体验。同时配备支持手机投屏功能的智能交互终端。
此外,列车还提升了整车座椅的舒适度。一等座椅增加可调节头靠、电动腿靠等。二等座在每一个座位都设置了USB充电接口,全车覆盖基于5G通信技术的无线网络。
4. 2017年中国高铁时速多少
中国高速机车是現在在线运营的复兴号动车组,他的最高时速可在350公里以上。我们知道,动车组上线运营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刚开始的和谐号动车组,他的运营最高时速只能在250公里以上。2017年,我国第二代动车组即复兴号动车组投入运营,他的时速高达350公里以上,北京至上海的京沪高铁做到了往返。所以说,中国高速机车最高时速在350公里以上。
5. 2017年底高铁运营里程
2021年12月底全国高铁汇总里程数据约4.1万公里,如不包含时速200公里及以下线路,则高铁里程约为3.5万公里,时速250-350公里准高铁占比约85%。
鉴于我国东西部的地区差异,西部地区主要建设时速200公里及以下客货共线铁路,高铁比例很小,主要以开行既有线动车(动集)为主,且各省市区的面积相差较大,里程排名仅在中东部及沿海省份具有可比性。
6. 2018年我国高铁里程达到2.9万公里位列世界
2020年末中国高铁里程达到3.7万公里左右。但是还不能完全适应人们外出旅游的需要,正因为如此,国家正在加大力度继续修建更多的高铁线路,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高铁列车具有速度快,安全平稳,优质服务等诸多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外出旅游的欢迎。
7. 2017我国高铁里程达到了多少公里路
2020年底,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3.79万公里,较2015年末的1.98万公里,相当于在“十三五”期间翻了近一番,稳居世界第一。数以亿计的中国人搭乘高铁,飞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路上。里程稳居世界第一,出行更便捷。创新服务不断升级,体验更舒适。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经济更繁荣。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邮箱jdap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