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种质资源的特点与利用价值(外来种质资源)
1. 外地种质资源的特点与利用价值
农作物种质资源主要是用来对种质资源的进行存储和管理,在我国种植行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种质资源又被称为遗传资源。种质的概念是指农作物亲代传递给了代的遗传物质,它往往存在于特定品种之中。
如古老的地方品种、新培育的推广品种、重要的遗传材料以及野生近缘植物,都属于种质资源的范围。
种质资源库是指用来保存种质资源的低温保存设施。在种质资源的保存过程中,种质资源库的建立与利用是有效保存优良种质资源的关键。
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保存对象是农作物种质资源,这些资源都是以种了的实际形式存在,这些种了在大白然的生存选择中具有各种各样的优良基因,如在抗病害、抗虫害、抗旱等方面,这些优良的基因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可以为作物育种和生产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在国外,也有很多案例说明了将种质资源存入种质库的必要性。
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但能够提高的种子的储存寿命,还可以为种子基因的改善提供条件。
2. 外来种质资源
外来物种是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即在没有直接、间接引入或人类照顾之下而不能分布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对于特定的生态系统与栖境来说,任何非本地的物种都叫作外来物种。
外来物种的“外来”是以生态系统来定义的。生物入侵要经历传播、定居、生长繁衍几个阶段。外来物种通过人们的活动,被有意或无意地带到以前没有生存过的地方。一部分成功地扎下了根开始生长,而有些就因为不能适应周围的环境而死亡。当外来物种渐渐适应了当地的环境,慢慢地开始利用其自身的优势不断扩大占领区,有效利用资源,排斥和驱逐本地物种,这是外来物种就变成了生物入侵者。因此,一般说来,外来入侵物种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等特点;被入侵生态系统具有足够的可利用资源,缺乏自然控制机制,人类进入的频率高等特点。
3. 简述外地种质资源的特点与利用价值
种质资源是植物物种延续的基础条件,随着人们一些不文明的活动,许多的种质资源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之中,植物物种逐步减少,对农业的发展了极为不利。
所以种质资源保护一直以来都是种子法制制定的重要内容,也是种子管理的重点。在种质资源保存过程中,种植资源库出现让种质资源的延续有了较好的保障。
4. 外地种质资源的特点与利用价值的关系
中国矿产资源丰富,是指矿产资源种类多,资源类型齐全,资源总量大。矿产资源品种多样,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配套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45种主要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居世界第三位,水能、太阳能和煤炭资源分别居世界第一、二、三位。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还会有更多的资源被发现。
中国矿产资源不足:
1、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排世界第53位
2、中国贫矿多,富矿少,在已探明的铁矿石储量中,品味高于50%的富矿不足3%,其余绝大部分是贫矿,平均含铁量为32.7%,远低于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富铁矿品位。
3、分布不均,空间组合不合理。自然资源与生产力分布错位,“西煤东运”、“北煤南运”、“北油南输”、“西气东输”造成运输紧张,生产成本增高。
4、技术落后,管理不健全。我国资源开发粗放,管理不到位,导致大量资源浪费。矿产开发存在的“小、散、多、乱”现象至今没有得到遏制。
5. 外地种质资源的特点与利用价值是什么
作物引种是从异地引进作物种子、苗木等种质材料,供农业生产、作物育种或种质资源研究用的技术。作物引种后对新的环境条件能否适应,取决于物种或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和新地区与原产地环境条件差异的大小。作物引种特别要注意气候条件。
育种学
育种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要综合应用许多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成果。与作物育种学 密切相关的学科有:遗传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物化学、作物栽培学、气象学、植物病理学、昆虫学、生物统计与田间实验、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等。
从育种的方法上分类: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常用的物理诱变剂和化学诱变剂
远缘杂交和倍性育种:获得多倍体,单倍体加倍
抗病虫育种:作物与病原菌的互作,抗病性的类型和机制,抗虫性的类型和机制,选育和推广抗病、虫品种。
从生物的角度分类:植物育种和动物育种。
6. 本地种质资源
有目标地汇集种质资源,是资源研究工作内容之一。收集可以通过普查、专类收集、国内征集、国际交换等途径进行。收集后的种质资源要置于适当条件下保存。
引种是收集种质资源的一条重要途径,一些国家长期坚持国外引种颇见成效。美国从1776年起即开展有组织的国外引种,仅1839~1979年就引入各种作物的种质资源43.8万余份。苏联全苏作物栽培研究所,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考察了50多个国家,获得各种作物的品种资源13万份。
收集的特点和范围
种质资源的收集具有广泛性和长期性的特点。以收集种质资源为目标的引种、与引入良种用于生产不尽相同。种质资源的收集,无论从目的或范围来说都更为广泛,着眼于为培育质量更高的新品种提供充分的物质基础。收集的范围包括栽培品种中当前栽培和过去栽培的品种;地方品种,近缘野生种、野生种,以及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类型,杂交优系,芽变系等等。种质资源的收集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为充分发掘有用的种质资源,提高收集的效果,要了解它的起源、传播及分布:预测生产和育种实践对种质资源的需求。
收集的方法
种质资源收集工作之前要做好充分准备,了解情况,制定计划,避免盲目性。收集的过程中要按资源调查和引种的要求,填写调查项目记载表。对资源的名称、特性、产地、立地条件等详加记载,同时应摄影并采集标本。
果树种质资源可供收集的材料有接穗、插条;苗木,根蘖,以及种子等。不论收集苗木、枝条或种子,都必须保证纯正和具有正常的生活力。收集的时间应在一年当中适宜繁殖的时期进行。一般以冬季引入苗木或休眠枝条,经短期贮存后,春季进行栽植或高接。夏季引入接穗,由于气温高,包装及长途运输不便,芽接后影响成活。在自然条件发生特殊变化的年份,提供了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收集某些特殊类型的可能性。如在病害发生严重的年份收集抗病类型;在冬季严寒的年份收集抗寒类型等等。
收集后的工作
资源收集之后,要隔离繁殖,经观察若干年后才能入圃保存。从国外引入的种质资源,更要严格检疫,经检疫后再进行隔离试种或高接观察,防止危险病虫传入蔓延。
种质资源的登记
引入种质资源的编号、登记工作十分重要。编号应按统一规定。中国习惯于采用引入年份加引入顺序的编号方法。美国从1898年起对从国外引入的各种作物,不分种类统一编植物引种号(Plant Introduction Number),简称P.I.Nu.编号。日本采用永久编号法,不同作物按种类编号,以六位数字表示;科、属、种各用两位数表示。同一作物按品种编号,也采用六位数字,前两位数代表从何处引入,后四位数为品种编号。从保存名单的编号上,就可以看出该资源材料的分类地位和引入地区。除编号之外,还要在特制的资源引种卡片上进行登记,记载资源的编号、收集途径和时间、检疫情况、繁殖及保存情况等有关内容。欧、美许多国家早已采用电脑贮存资料,80年代以来,中国发展也很快,电脑存贮,便于查询、利用和交流。
7. 外来种质资源不具有良好的丰产性
亩产1200斤。
平均亩产604.3千克,比周麦18增产7.5%。在种植小麦之前要先选择好土壤,小麦适合生长在土质肥沃,土层深厚松软的土壤里面。品种一般是保证小麦高产的基础,在选择品种时必须要选择无病无害,抗病能力强以及产量高的品种。
属于半冬性中小熟品系,全生育期为234.6天左右,幼苗呈半直立状,长势比较旺。该品种的抗寒性好,春季起身拔节早,两级分化快,耐倒春寒,穗层比较整齐,旗叶细小,上冲。麦穗呈纺锤型,籽粒整齐、角质、饱满,平均亩穗数为45.6万,穗粒数为32.3粒,干粒重为44.9克,是目前优质小麦的换代品种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邮箱jdap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