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二年立春几号到几月(一九九二年立冬是那一天)
1. 一九九二年立冬是那一天
1981年冬至是哪天
1981年冬至节气时间:公历1981年12月22日 06:47
1981年冬至农历日期:辛酉(鸡)年十一月廿七号
二十四节气 冬至 节气简介
英文名称:the Winter Solstice
日期范围:每年12月21~23日
冬至三侯: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
太阳黄经为270°。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我们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天文学上规定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开始。而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长了,谚云: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能够帮助别人很快乐!
2. 1999年立冬
1999年9月19号是立冬。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因此,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确切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是反映季节变化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侯:初候,水始冻;二候,地始冻;三侯,雉入大水为蜃。蜃,蚌属。意思为立冬之后,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由于此时地表夏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剩余,所以一般还不算太冷。
立冬节气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刚好是秋冬季的接力阶段,此时的冷空气带给我们的天气感受,在正常年份,已不再是秋风送爽,而是带有冬天意义上的大风降温了。但如果气候偏暖,这种季节的转换,冷空气的强劲程度,也有可能来得不是那么明显,那么剧烈。
扩展资料:
二十四节气,是指干支历中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它最初是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确定,斗柄绕东、南、西、北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每一旋转周期,始于立春,终于大寒。现行的“二十四节气”采用的是“定气法”划分,即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行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定气法”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一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二十四节气”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属阳历范畴。它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现在使用的农历吸收了干支历的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并通过“置闰法”调整使其符合回归年,形成阴阳合历。
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9年7月,由中国气象局华风气象传媒集团与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天气·二十四节气研究院”正式成立。
3. 立冬后一九二九
二零二一年十二月底是冬天的冬至节气,属
隆冬阶段。
二零二一年的冬季(立冬)始于十一月七日(农历十月初三),到十二月底已经历小雪和大雪节气,进入冬至节气。十二月二十一日开始"数九",二十一日至二十九日为"一九",三十日之后是"二九"。有民谣唱道:一九二九不出手。
4. 一九九二年立春时辰
因为立春多数在阳历2月4日这一天,所以立春这一天多数在五九尽,也就是说立春在五九第九天,少数立春在六九一。
立春数九民谚
一:“春打五九尾,春打六九头”
这句话,春是代表立春,“五九尾”代表的是五九的最后一天,“六九头”代表的是六九的第一天,而立春这一天,不是在“五九尾”就是在“六九头”。
5. 一九九二年是农历什么年
答:一九九二年岁次壬申,其年的天干便是壬,壬的五行属水,乃阳水,壬与丙是相对应的,壬干在八卦中位居坎卦,系北方,丙在八卦中位列离卦,居南方,壬申纳音五行属金,地支在十二属相中肖猴,申与寅相对应,是地支六冲之一,冲者乃破也,属相克之理。
6. 一九九二年立春是哪天
公历——公元1992年2月4日,星期二 农历——农历一九九二年正月初一,生肖属猴 立春当天,戊土司令,立春1992年2月4日21时48分17秒 所以,一般来说是猴
7. 一九九二年冬至是几号
2021年的一九是从冬至这一天开始的,而冬至这天是2021年12月21日。一九是21~29号。二九是2021年12月30日~2022年1月7号。三九是2022年1月8号~16号。17~25号是四九。26~2月3号是五九。4~12号是六九,13~21是七九,22~3月2号是八九。3~11号是九九。至此,数九结束。
8. 一九九二年立冬是那一天几月几日
公历:1990年11月8日 星期四
阴历:一九九零年 九月(大) 廿二
农历:一九九〇庚午年 九月二十二日
回历:1411年4月19日
岁次:庚午年 丁亥月 丁丑日
节气:立冬(0点25分)
五行:涧下水
执位:满日
宜诸事不宜、
忌诸事不宜
冲:冲羊(辛未)煞东
胎神方位:仓库厕外西南
吉神宜趋:守日 天巫 福德 玉宇 玉堂
凶煞宜忌:月厌 地火 九空 大煞 归忌
彭祖百忌:丁不剃头头必生疮 丑不冠带主不还乡
9. 1992年立冬是哪一天
黄梅戏是以安庆地区民间音乐为基调,用安庆地区方言演唱的地方 戏曲艺术,起源并发展壮大于安庆地区,是安徽省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之 一,也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音乐”。黄梅 戏曾用名小戏、采篮戏、采茶戏、花鼓戏、二高腔、黄梅调和皖剧,也 曾被称为“怀腔”、“府调”。1953 年安徽省黄梅戏剧团成立,黄梅戏作为新剧种被正式定名。2006年国务院批准黄梅戏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授予安庆市黄梅戏(地方戏曲)研究院为该项目的传承保护单位。
安庆地区自古诗歌戏曲文化底蕴深厚。潜山和怀宁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长篇叙事诗、汉代乐府民歌代表作《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发生地。元代至正十六年(1356),余闕在《城隍廟碑記》中写道:“五月之望,里俗相传以神生之日也,民无贫富男女,旄倪空巷闾出乐神。吹箫伐鼓,张百戏,游像舆于国中。”该“碑记”收录于清康熙六十年(1721)《安庆府志·碑记》中,可见在安庆地区演戏的历史非常悠久。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在明万历年间所著的《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 中说:“至嘉靖,弋阳之调绝,变为乐平, 为徽青阳”。自明嘉靖年间,在 与安庆仅有一江之隔的青阳县域形成的青阳腔,对黄梅戏的诞生起到了 哺育作用。早期黄梅戏的“仅用锣鼓伴奏、一唱众和”的特征来源于青 阳腔,《天仙配》《山伯访友》《云楼会》《四姐下凡》《卖水记》《买胭脂》《花亭会》《戏牡丹》《湘子化斋》《王婆骂鸡》《借妻》《吕蒙正回窑》《牡丹记》《王道士拿妖》等黄梅戏剧目是直接从青阳腔剧目移植过来的【王兆乾,《黄梅戏艺术》,1982年7月,第43页】。
在以安庆为中心的皖江地区,茶业自古兴盛,在唐代陆羽《茶经》 等古籍中均有记载。该地区的采茶演艺也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明代。清 顺治十年(1653)《太湖县志·岁时》中记载道:“十五日,古谓上元 日,俗谓元宵。神庙并各街市悬放花灯,…… 又或为俳优假面之戏,锣鼓喧沓,老幼逐之为乐,至达旦焉。”清顺治十一年(1654)《潜山县志》、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安庆府志》、康熙二十五年(1686)《怀宁县志》以及乾隆二十三年(1758)《东流县志》中都有“俳优假 面之戏”的记载。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池州府志·时序》和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贵池县志》中记载道:“凡鄉落自十三至十六夜,同社者輪迎社神于家,或踹竹馬,或肖獅象,或滚毬燈,粧神像扮雜戯,震以锣鼓,和以喧號”。“粧神像扮雜戯”与“俳优假面之戏”就是延续至今的贵池傩戏。“震以锣鼓,和以喧號”与早期黄梅戏的“仅用锣鼓伴奏、一唱众和”特征完全相符。著名黄梅戏音乐家王兆乾发现,“贵池傩戏是较古老的假面戏曲,清道光以前安庆、池州各县都有这种戏剧存在,见于东流、宿松、望江、贵池县志, 称作‘假面俳优之戏’。今日犹能演唱贵池傩戏,有高腔与傩腔两类声腔,其傩腔就是以唱采茶歌为主”。【王兆乾,《黄梅戏艺术》,1992(1),第46页】。安庆地区悠久的茶业史和采茶演艺史为新中国黄梅戏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清道光《怀宁县志》《桐城县志》和《宿松县志》中都有采茶演 艺的记载。清道光六年(1826)《宿松县志》的《风俗志》中记载道:“十 月立冬后……农功寝息,报赛渐兴,吹豳击鼓,近或杂以新声,溺情惑 志,号曰采茶,长老擯斥,亦絀鄭之意云。”该记载中提到了“演奏队伍”,有“新声”,有“溺情惑志”的内容,还有老者的反应,比较接 近“采茶戏”了。如此早期并详细地描述“采茶戏”在全国地方志书中也是少见的。1879 年10月14日,上海《申报》报道了每年在安庆集贤关外演出的“与江省之花鼓无甚区别”的“黄梅调小戏”。晚清安徽潜山文人王浣溪撰写了 17 首“观戏诗”,收集在《爱山光阁》文集中。“观戏诗”写于 1900 年,其中所写内容与《乌金记》(又名《桐城奇案》)《天仙配》《罗帕记》《双合镜》和《山伯访友》等黄梅戏传统剧目接近【汪同元,《黄梅戏艺术》,1987(4),第 124 页】。王浣溪在诗序中写道:“采篮戏所演故事,本属无稽,然声虽淫,而事有近正者,因戏系以诗焉”。该组“观戏诗”证明了潜山岳西一带“采篮(茶)戏”的大戏在 1900 年已经定型。
民国考古学家程演生在《皖优谱》(1939 年)中写道:“(黄梅调) 他省无此戏也”,即黄梅调是安徽本土剧种。民国十二年(1923 年)《商 南县志·风俗》记载道:“乾隆二十年后,江南安庆数县人,襁負迁移商,爰得我所,闻风兴起,接踵者日益众,此商南有小太湖之名也,地虽属陕,而服食器用,文字语言,实有南方风气。”在陕西省商南县, 居住着许多清朝乾隆时期从安庆各县迁过去的移民,他们至今还操持着 安庆方言,还传唱着 200多年前从老家带过去的民歌,其中不少民歌即是黄梅戏的声腔。2017 年 1 月12日,《人民日报》发文《黄梅戏起源有新说》:黄梅戏起源于安徽安庆地区。
黄梅戏的声腔,取材于安庆周边乡村的茶歌、山歌、秧歌、渔歌等 民歌,以及鼓书、琴书等民间说唱音乐和一些宗教音乐,并广泛汲取融 汇青阳腔、高腔、徽调等音乐元素和联曲方法,形成了花腔和主调两大 腔系。花腔属民歌曲牌体,保留至今的曲调仍有近两百支。主调是板腔 体声腔体系,以〔平词〕为基础,包括〔八板〕〔火工〕〔二行〕〔三 行〕〔彩腔〕〔仙腔〕〔阴司腔〕〔对板〕〔哭板〕等。曲调委婉优美, 语言通俗风趣,情调丰富生动,赋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黄梅戏的剧目,源自民歌和民间灯会歌舞,取材于民间趣闻,大约 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形成“两小戏”、“三小戏”;后来又根据真人真事不断编创新剧、大戏,又从青阳腔、徽调等剧种移植大小剧目, 逐步积累为既广收博采,又彰显地方风味和平民情趣的传统剧目库藏,世称“三十六大本,七十二小帷”。
黄梅戏自清光绪初年便开始从乡村向安徽首府安庆城区进军,但屡 屡遭受上流社会诋毁和官府查禁,直到 1949 年安庆解放,才得以在市内 立足并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1952 年,安庆黄梅戏应邀赴上海演出一 举唱响;1954 年参加华东戏曲会演一炮走红。随后,电影艺术片《天仙 配》《女驸马》《槐荫记》《牛郎织女》等相继问世,这个被誉为“散发着泥土芳香”的地方戏曲,如“山野吹来的风”流播全中国,享誉海内外,已跻身中国五大剧种之列,成为安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最闪亮的“城市名片”和安徽省著名文化品牌及标志性文化形象。
附:古代安徽志书中与安徽黄梅戏相关的记载
1.清康熙二十二年《安庆府志·风俗志》记载:“元宵,街市懸放花燈, 其名有鰲山、走馬之類,又製爲龍燈長數丈,明炬環遶,或裝俳優假面之戱,皷樂喧㳫,老幼追逐爲樂逹旦,近又製 擡閣燈船燈頗爲工巧”。
10. 一九九二年什么时候立秋
农历1995年8月初三,公历1995年8月28日 星期一,五行属木水 木金 金木 土土
纳音五行:[年]山头火 [月]井泉水 [日]松柏木
农历一九九五年 八月(大)初三
今日岁次:乙亥年 甲申月 辛卯日
生肖:生肖猪
星座:处女座
生肖本命佛:阿弥陀佛
星宿 :氐宿(氐土貉)
胎神占方:厨灶门外正北
冲煞:冲鸡(乙酉)煞西
吉神宜趋: 天喜 金匮 月德 天仓 天医 益後 鸣犬对 母仓 五合
凶煞宜忌: 白虎 归忌 大煞
最近节气:立秋:8月8日 处暑:8月23日:8月23日
彭祖百忌:辛不合酱主人不尝 卯不穿井水泉不香
11. 1992立冬是每年的几月几日
1992年农历10月没有三十天,只有二十九天,1992年农历十月的最后一天已经属于初冬季节了,天气变冷,早晚寒意逼人,这个季节多吃点补暖的实物,如牛肉,羊肉,骨头汤,和一些蔬菜,少吃生冷的实物,这个季节早上雾霾也很严重,特别北方,出门尽量戴口罩,多注意交通安全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邮箱jdap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