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熙宅第-甘熙宅第 海清
南京还有没有清代之前的木建筑?
甘家大院是南京清代嘉庆年间修建的古建筑,是南京更大的私人住宅,俗称为“九十九间半”,因为是甘熙所建,所以也叫甘熙宅第。
甘熙生于1797年,1838年中进士,甘熙是甘福的次子,为晚清著名文人,曾经中过进士,生平著渗瞎作甚丰。甘熙与历史上有名的曾国藩,还有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是同榜进士。在北京雍和宫旁成贤街的孔庙内(国子监东侧的大院),有元、明、清三朝陆续立下的进士碑林,计100余块,道光38年的那块进士碑刻有“甘熙,江宁县”,可以作证。相传甘氏为金陵望族,甘氏父子曾遍访吴越,收集书籍十万册,建藏书楼,名津逮楼,并因此留名青史。南京甘家大院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总占地21000余平方米,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南京市明清三大景观,建筑的布局严格按照封建社会的宗法观念及家族制度而布置,讲究子孙满堂、数代同堂,致使宅第的规模庞大、等级森严,丛告空各类用房的位置、装修、面积、造型都具有统一的等级规定。
甘熙宅第主要组成部分门厅:在多进大院中之一进,并列的房间还包括过厅、门房、账房。甘熙宅第在大门两侧我们可以看到墙面光滑平整,据称,工匠们用刨子刨平砖块的 *** ,使墙面异常平整,砖与砖之间几乎没有空隙,这些砖又称刨砖,这种友拦工艺我们称之为磨砖对缝。
轿厅:在第二进,也有与门厅布置在一起的(如南捕厅15号一进),是供客人和主人上下轿的地方。
大厅:供接待宾客、婚丧大典之用,是住宅民居建筑群体中的主体,为了加大进深,突出建筑物的高度,大厅一般都采用抬梁结构,以显示主人的财富和地位,内部建筑构造精巧,装饰华贵。三开间,开间的宽度由中央向两侧递减,即中间较宽,大厅入口各间为通长落地扇门,可全部开启。大厅内壁设板壁(也称屏门),以避免视线直通内院,板壁上悬挂字画、对联、匾额,与室内的家具共同组成了大厅内丰富多彩的空间。大厅前后左右都是走廊,走廊还可以与侧面的备弄相连,这种布局使服务人员的往来行走不致干扰大厅中的活动。
南捕厅19号大厅(也称响厅):大厅建筑物下端设台阶,室内原来在灰色的水磨地砖四角下都倒扣着一只只兰盆子或坛子,大厅地坪下排放着的上百个兰盆子,能使室内产生较好的防潮、隔音效果,只有建房比较讲究的大户人家才用这种方式。同时建筑整体上的垫高,也增加了大厅的雄伟和庄严感。
内厅:设在第四、五进中,供主人及内眷。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邮箱jdap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