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雄县在哪个省哪个市(明朝的县有多大)
1. 明朝的县有多大
明代的地方行政机构为省、府、县三级,府下设县,县分为上、中、下三等,粮十万石以下为上县,知县从六品;六万石以下为中县,知县为正七品;;三万石以下为下县,知县从七品。后来,知县全部改为正七品。知县掌一县之 政令,《明史·职官志》载:“凡赋役,岁会实征,十年造黄册,以丁产为差。赋有金谷、布帛及诸货物之赋。役有力役、雇役、借倩不时之役,皆视天时休咎,地利丰耗,人力贫富,调剂而均节之。岁歉则请于府,若省蠲减之。凡养老、祀神、贡士、读法,表善良、恤穷乏、稽保甲、严缉捕、听狱讼,皆躬亲厥职而勤慎焉。”知县以下设有县丞一人(正八品)、主簿一人(正九品)分掌粮马、巡捕之事。以下有典史一人,掌管文书收发,若无县丞或主簿的县,则有典史掌管县丞和主簿之事。明代的知县有“明府”、“县候”、“县尹”、“父台”等称谓;县丞有“二尹”之称,典史有“少尹”之称,这些统谓尊称。 明代县级职官除以上所述外,还设有医学、阴阳学、僧网司、道纪司等杂职,这些杂职有官无禄,这种制度为明代创立而为清代所沿袭。清沿明制,但清代县级行政机构的建置时有增减,有的州因事较简而被改为县,有的县则以事较繁而升为州。与县同级的地方行政机构还有“散州”其规制也与县相同。县之长官称知县,正七品,但也有五品和六品的官员“同知,通判借补知县④”之职。知县掌一县之政令,凡县内之诉讼审办,田赋税务,缉盗除奸,文教农桑诸政无不综理。《清朝通典》记载知县的职掌为“平赋役、听治讼、兴教化、厉风俗。凡养民、祀神、贡士、读法,皆躬亲厥职而勤理之”。 知县的佐贰官是县丞、主簿。事简之县不设县丞。县丞与主簿分掌一县之粮马、税征、户籍、巡捕诸务。后视县主簿为杂职,而裁省。以下有典史,以掌狱囚。无县丞、主簿的县,则有典史兼充之。
2. 明朝代县
李文(1405-1489年),陜西行都指挥使司西宁卫(今青海省西宁市)人,祖籍陕西省华阴县,李英从子,明朝军事将领,封高阳伯。
明天顺四年(1460年)8月,瓦剌部兵犯大同,李文因指挥失误,致使瓦剌军队突破雁门关,占领了今天的山西代县等地,李文也因此被削夺了高阳伯的封号,并被降职使用。明宪宗成化九年(1473年)李文乞休回家,得到了朝廷的批准。戎马一生的李文开始了在西宁的闲居生活。
李文被封高阳伯后,其家也就从东土司李英家族分化出来,回到青海后,李文便在今天的西宁南川建立了土司府,史称西土司衙门。明弘治二年(1489年),李文病逝于西宁,并葬于旱坪山麓,享年84岁,感念李文的功绩,明王朝依旧追封他为高阳伯。
他的后人是今青海省西宁市西部三其村一位老实巴交的农民,名叫李永蔚,于上世纪90年代过世了。据李永蔚生前回忆,解放前,西土司衙门已经迁到了今天西宁市三棵榆附近,因为土司衙门大门上有一块“大夫府”的牌匾,当年土司衙门前的那条道路也就被人们称为了“大夫巷”。只是,到了末代土司李沛霖时,家道已经中落,李永蔚的父亲只好带着家眷流落到三其村谋生。
3. 明朝有多少县令
吏部尚书为天官,六部以吏部为首,其实八府巡按只是戏曲上的官职,根本不存在,在明朝都察院下有十三省巡按一职,但是七品官.多由知县升授,这职位在清朝己取消。
4. 明朝的县相当于现在的什么
过去(汉代)的一斤和现在的一斤相当,但过去的一两和现在一两不同,以前规定16两为一斤。比斤大的单位有钧、石等。
古时十六两秤叫十六金星秤,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福禄寿三星组成十六两的秤星,告诫做买卖的人要诚实信用,不欺不瞒。16两秤的秤星,每一颗代表一颗星宿,它们是: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再加上福、禄、寿三星。倘若短斤少两,少1两叫“损福”,少2两叫“伤禄”,少3两叫“折寿”。
古时衡器分为铢、两、斤、钧、石五种单位,进位制是24铢等于一两;16两等于1斤;30斤等于一钧;4钧等于一石。汉代的一斤相当于现在的250克左右。 而明朝的一斤为16两,相当于现在的590克。
1959年3月22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八十六次会议原则通过了《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统一我国计量制度和进一步开展计量工作的报告》和《统一公制计量单位中文名称方案》。
发布命令如下:
一、国际公制(即米突制,简称公制)是一种以十进十退为特点的计量制度,使用简便,已经为世界上多数国家所采用,现在确定为我国的基本计量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原来以国际公制为基础所制定的市制,在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已经习惯通用,可以保留。
市制原定十六两为一斤,因为折算麻烦,应当一律改为十两为一斤;这一改革的时间和步骤,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自行决定。中医处方用药,为了防止计算差错,可以继续使用原有的计量单位,不予改革。
5. 明朝县城是几个乡组成的吗
古朴村位于广西象州县妙皇乡。明朝之初有几个姓覃的壮族先辈来到位于古帽山脚下的一块小平地上。他们在这里开山劈地建立了这个小有名气的小山村。这是个文明的村落,清朝的时候这里就有过很多的志士仁人。他们想方设法参加各种的革命。这里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在村落里面,人民用最原始的壮语来交流,浓厚的壮乡风情,自古以来是旅游度假的理想之地。在这块人杰地灵的土地之上,还有个美丽的传说——古朴美女。传说在明朝的时候,附近的山上有很多的强盗,多次光顾这个村庄,弄得民不聊生,终于有一天一位孕妇进山帮忙种地的时候,在地田里发现了一口清泉(现在位于古朴村的“头对面”(壮语直译)),她喝了几口,后来天空艳阳变化,马上生下一位非常漂亮的女儿。后来这个村落世世代代都喝着那口泉的水,世世代代都盛产美女,在当地可是远近闻名,人们还说经常在早上,抬头就看见美女们一起在古帽山腰上的大石头上梳妆打扮。这个村落的人民自强不息,来自这个村庄的人民奋斗在全国各地,各大中小城市(如,义乌,上海)。现在他们正向建设中国新农村而努力着!
6. 明朝多少县
湖广承宣布政使司共辖十五府二直隶州(府、州相当于现在地级市),其中以州为名的府有六个,分别为黄州府、荆州府、岳州府、辰州府、衡州府、永州府,现属于湖北省的有两个,为黄州府、荆州府,现属于湖南省的有四个,分别为岳州府、辰州府、衡州府、永州府。
7. 明朝县有多大地方
现在的安徽省合肥市。
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庐州府改属中书省,仍治合肥县。又称庐州、庐阳、合淝。合肥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均发源于此而得名。安徽省辖地级市、省会,特大城市,位于北纬30°56′—32°33′、东经116°40′—117°58′之间,居安徽中部、江淮之间,承东启西、连南接北,靠山抱湖、临江近海。地处长江三角洲西翼,属于“长三角”城市群,是沿海的腹地、内地的前沿。
8. 明朝的县有多大面积
明代成都府辖区面积约有四万平方公里,大致如下:
四川省成都市下辖的:成都市辖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新都区、郫都区、温江区、双流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津区)、金堂县、都江堰市、崇州市、简阳市;
四川省德阳市下辖的:德阳市旌阳区、罗江区、广汉市、绵竹市、什邡市;
四川省绵阳市下辖的:绵阳市涪城区、游仙区、安州区;
四川省阿坝州下辖的:茂县南部、理县、汶川县;
四川省资阳市下辖的:资阳市雁江区;
四川省眉山市下辖的:仁寿县;
四川省乐山市下辖的:井研县;
四川省内江市下辖的:内江市市中区、东兴区、资中县;
9. 明朝的县有多大面积土地
明英宗时期(1435——1464),明朝由盛转衰,其疆域面积也不断缩小。该时期,北方的瓦剌强盛,统一了蒙古,明朝册封的西北诸卫和兀良哈三卫均投降于瓦剌。明朝的势力范围进一步萎缩。
另外,明英宗时期的东北女真族也开始和明朝为敌,此后的200年,女真族和明朝不断战争。在南洋,明朝之前册封的旧港宣慰司施氏在1440年被 满者伯夷国所灭。
当然,明朝还在中南半岛册封了一些“三宣六慰”,但是仅仅册封而已,没有派遣军队,没有派遣官员吗,甚至年交往都很少,那就算势力范围吧。
10. 明朝一个县城有多大
治所在太原府.禁军数量为80000人,包含麟府的2500人。因为这一地区主要是防备辽国的进攻,所以禁军数量比较多。
仅仅看上面的数字,似乎北宋西北的军事力量不是很强,但是这仅仅是禁军。北宋还有其他的部队,下面简单的介绍一些北宋军队的编制。
北宋的正规军是禁军,亦称禁兵, “守京师,备征戍”是其基本职能. 禁军的编制, 大致有四级: 厢、军、指挥 (营 )、 都。一百人为一都,五都为一营, 五营为一军, 十军为一厢。厢一级的统兵官是厢都指挥使. 军的统兵官有都指挥使和都虞候. 军下一级是指挥(营), 指挥是北宋最重要、最普遍的军事编制单位, 其统兵官是指挥使和副指挥使.
11. 明朝各县
山西,省会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又称“三晋”。山西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山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其中,就山西省的姓氏来说,按照人口数量,山西省的十大姓氏依次是:王、张、李、刘、赵、郭、杨、陈、武、高。
第一:王
王姓是山西省人口最多的姓氏,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先秦时期,这支王姓一直活跃于河南洛阳一带,秦末汉初,王离之子王元和王威,为避战乱分别迁徙至山东琅琊、山西太原,最终发展成琅琊和太原的两大王姓望族。
第二:张
张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等。张挥为该姓始祖。
第三:李
李姓是山西省第三大姓氏,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顺等朝代。
第四:刘
至2013年,刘姓有人口近7000万,占全国人口的5.34%,在王、李、张之后排第四位。
第五:赵
赵姓是山西省第五大姓氏,而且,赵姓发祥地就在今山西省。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周穆王时的造父是赵姓之始祖,其后代曾是晋国六卿之一。截至2014年,赵姓总人口大约有2670万。
第六:郭
先秦时期,郭姓主要活动于河南、陕西、山西、山东、河北地区。秦汉时,郭姓已向南北扩散,北抵内蒙古、西至甘肃、东触江苏、西南入四川。
第七:杨
杨姓是山西省第七大姓氏,最早源于春秋时期的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隋朝国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等。杨伯侨为得姓始祖。
第八:陈
陈氏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尤以广东、福建、四川、浙江、江苏、河南、湖北、湖南等省多此姓,所以在山西省的排名相对靠后。
第九:武
武姓是山西省第九大姓氏,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武姓源于河南,安阳、商丘、洛阳等地。最早可追溯于商朝国君武丁。武则天这位女皇帝在位时,使武姓成为中华著名姓氏之一。
第十:高
当代高姓的人口已达1 452万,为中国第十五位姓氏,大约占中国人口的1.21%。从明朝至今近600年中高姓人口由93万增加到1450余万,达15倍之多。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邮箱jdap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