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怎么来的(地球是怎么来的)
地球是怎么来的
地球的由来如下:
地球形成于几十亿年以前,初期的痕迹在地面上已很难找到了,以后的历史面貌也极为残缺不全。若想从地球面貌往前一步一步地推出它的原始情况,困难极大。任何地球起源的假说都包含有待证明的假设,正由于此,不同的假说常常分歧很大。
地球的起源自古以来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在古代,人们就曾探讨过包括地球在内的天体万物的形成问题,关于创世的各种神话也广为流传。自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之后,天体演化的讨论才开始步入科学范畴,逐渐形成了诸如星云说、遭遇说等学说。但事实上,任何关于地球起源的假说都有待证明。
地球介绍
地球是距离太阳的第三颗行星,也是目前人类已知的唯一孕育和支持生命的天体。地球的表面大约29.2%是由大陆和岛屿组成的陆地,剩余的70.8%被水覆盖。大部分被海洋、海湾和其他咸水体覆盖,也被湖泊、河流和其他淡水体覆盖着,它们共同构成了水圈。地球的大部分极地地区都被冰覆盖,地球外层分为几个刚性构造板块。
它们在数百万年的时间里在地表迁移,而其内部仍然保持活跃。有一个固体铁内核、一个产生地球磁场的液体外核,以及一个驱动板块构造的对流地幔等。地球的大气主要由氮和氧组成,热带地区接收的太阳能多于极地地区,并通过大气和海洋环流重新分配。一个地区的气候不仅由纬度决定,还由海拔和与该地区和海洋的接近程度等因素决定。
地球是怎么来的
地球起源于46亿年以前的原始太阳星云。形成地球的微行星起源于吸积坍缩后剩下的由气体、冰粒、尘埃形成的直径为一至十千米的块状物。这些物质经过1000至2000万年的生长,最终形成原生地球。 初生的地球表面是由岩浆组成的“海洋”。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现有45.5亿。在45.5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
地球是太阳系由内及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更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约1.496亿千米。
地球内部分为地核、地幔、地壳结构,地表外部有水圈、大气圈以及磁场,地球是宇宙中仅有的存在已知生命天体。
地球是怎么来的?
地球形成于几十亿年以前。现代推测:认为绕太阳运动的行星等天体是在太阳系外的宇宙空间形成的,当这些天体运动到距离太阳适合位置时,被太阳捕获而成为绕太阳运动的天体。
地球是在太阳系外形成的,在距今50亿年左右,被太阳捕获而成为绕太阳运动的行星。地球被太阳捕获后,地球开始有了阳光,地质时期进入显生宙,生物爆发式出现和发展,最后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而另外一个推测是,大约在50亿年前,太阳系还是一片星云。科学家称之为“太阳星云”。这就是太阳系的混沌之初。
太阳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一团混合物质。太阳星云在自转的过程中,受到引力收缩,密度和温度逐渐升高,最终在星云中心的地方形成了原始的太阳。
太阳形成之后,太阳周围的残余物质在太阳赤道方向上逐渐形成了一个星云盘。星云盘的样子就像现在的土星环。星云盘中的物质在围绕着太阳旋转的同时相互之间会发生碰撞,逐渐形成了几厘米大小的颗粒。这些颗粒被科学家们叫做“星子”。
星子和星子之间又相互吸引碰撞,聚合成更大的星子。当一个星子的半径达到几百公里的时候,它就能够清理附近比它小的物质了。这样它的质量和体积会越来越大,最终原始的星子质量大到是自己变成一个球体。行星就形成了。
原始地球形成了。地球经过流浪彗星,流浪小行星的碰撞,吸收,地球就变成一个直径达到12700多公里的大行星,经历了几亿年的时间。
再后来地球逐渐冷却下来,地球上的水蒸气凝结成雨,在地球上一直下了几千年,形成了海洋。最后生命开始出现,就慢慢形成现在这样了。
地球怎么形成的,从哪里来?
地球是由气体、尘埃、冰粒等各种物质堆积而成,并不断自转,不断吸纳、聚集着周边的其它物质,最终才形成的地球。
地球形成于死亡星球的残骸,这些残骸在一团巨大污浊的气体云中聚集,气体云在其中心变得越来越密集。后来形成吸积盘,小颗粒开始聚集起来,形成越来越大的物质,最终形成了如今的星球。
在这之后,地球已经基本清理了其轨道上的其它天体,地球能吸收的物质越来越少。
地球是怎么来的
地球是星云收缩形成的。地球的形成发生在约46亿年以前。彼时,一团稠密的星云在重力的作用下开始收缩,其中心变得极其热且极其重。星云的中心产生了太阳,而星云边界的物质则被太阳风推向太空。
这些物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收缩并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所谓的原始行星和卫星。上述的过程也适用于地球的形成,因此地球正是太阳的第三颗原始行星。
早期的地球很大程度上是熔融状态。类似水或油,密度更高的金属液体沉入到地球的中心,形成主要由铁元素组成的地核;那些密度较小的硅酸盐液体覆盖在地核表面,形成一层岩石地幔。流星和彗星的持续性撞击,导致了地球上火山的形成。这一因素,和侵入性岩浆活动一起,使得地壳逐渐形成。火山排出的气体,促进了地球上大气层的形成,这层薄薄的大气层具有保护性。
地球是怎么来的呢?
这一切都始于一场巨大的爆炸。在我们银河系的某个地方,一颗恒星爆炸了,抛出了大量的气体和尘埃。这场爆炸被称为超新星爆炸,发生在大约50亿年前。爆炸的残骸随后坠入附近的星际尘埃云中,这里汇集了构成我们太阳系的各种成分。
因为爆炸的能量很大,所以使尘埃云混合物变得非常热,灰尘开始聚集,结块越来越大,大量的混合物开始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聚集在一起。
随着时间的推移,尘埃云的中央变得越来越炎热和密集。最终,中心的氢被高温点燃了,核反应也就从这里开始,这时我们的太阳诞生了。剩下的尘土混合物在恒星周围旋转,散开成圆盘状。
渐渐地,太阳变得越来越大,尘土飞扬的圆盘状尘埃冷却了。在数百万年的时间里,尘埃聚集成颗粒,然后变成块状或巨石状并最终成为小行星(一块大到足以拥有自己引力场的岩石),其中一些小行星已成为当今我们太阳系中行星的胚胎形式。
图注:早期太阳圆盘状尘埃云
这些正在形成的行星就包括我们的地球,并在离太阳很近的距离形成了自己的公转轨道,成为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在早期,岩石撞击仍然很普遍,这使陨石坑留在了所有固态行星的表面。
月球和地球倾斜角的形成
大约45亿年前,相当于火星大小的一颗行星,给了地球一个沉重一击,这次撞击将大块地壳吸进了太空。最终,这颗小行星与地球合并,而弹出的碎片开始绕地球旋转,形成了月球。
该理论的证据来自月尘样本,该样本表明月球是由地球地幔和地壳上层中发现的岩石非常相似的岩石构成的。
图注:月球的形成图解
与此同时发生的是,这次撞击将地球与太阳的倾斜角度从0度更改为23.5度。结果,地球开始有了季节。
早期的地球
早期的地球环境与我们今天看见的截然不同。地球刚形成的时候,还没有地壳,地幔和地核,而是所有元素都混合均匀的。没有海洋,没有大洲,也没有大气。然而,陨石的碰撞,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和行星压缩使地球变得越来越热。几亿年后,球体温度达到2,000℃(铁的熔点),慢慢形成了地球的核心。
图注:板块运动图解
这时候,地球的大部分地区已经融化,地表可能有岩浆海洋。逐渐地,地球冷却下来,较重的元素沉降成一个核心,并形成了地幔和地壳。这时候的地球看起来已经很像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了。
大多数地质学家认为,地球的大气层和海洋是在大约40亿年前形成的,这也许是火山爆发的产物,又或者,它们可能来自与地球发生碰撞的彗星。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可以说是偶然的。水星和金星离太阳太近了,所以太热了,海洋无法形成(水被蒸发了),而火星离太阳太远了(水被冻结了),水只有在地球上才能以液态的状态出现。
图注:彗星带来大量的水
地球早期的大气中没有太多的氧气,与我们今天的大气有很大不同。但是,大气和海洋使生命得以立足,大约40亿年前,之一批单细胞生物得以进化。
一些藻类逐渐改变了我们大气层的组成,它们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氧气。到大约25亿年前,地球大气层中已经积累了大量氧气。
关于地球形成的猜测根据
天文学家相信他们了解我们的太阳系是如何形成的,就像他们看到其他太阳系也经历类似的过程一样。Beta Pictoris距离我们约有50光年,它就像是早期太阳系中心的一颗恒星。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影像显示该恒星周围存在尘土圆盘,这里可能充满了萌芽的小行星。同时,尘埃云的计算机模型显示,引力几乎总是导致尘土飞扬的扁平圆盘状团块,行星可以从该圆盘上形成。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观察数据来推测我们太阳系及地球的形成。
地球是怎么来的
地球是由星云分化而来的。
地球所处的地球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地壳在整个地球大小看来,地壳并不是很厚。全球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大陆部分的地壳平均厚度为33千米,如果是在高原和山地等海拔较高地区,如青藏高原,其地壳厚度可达60至70千米。海洋地壳较薄,一般平均厚度只有6千米。
地球形成:
之一阶段为地球圈层形成时期,其时限大致距今4600至4200Ma。46亿年前诞生时候的地球与21世纪的大不相同。
根据科学家推断,地球形成之初是一个由炽热液体物质(主要为岩浆)组成的炽热的球。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表的温度不断下降,固态的地核逐渐形成。密度大的物质向地心移动,密度小的物质(岩石等)浮在地球表面,这就形成了一个表面主要由岩石组成的地球。
第二阶段为太古宙、元古宙期。其时限距今4200-543Ma。地球自不间断地向外释放能量,由高温岩浆不断喷发释放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构成了非常稀薄的早期大气层-原始大气。
随着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再汇聚成雨水落入地表。就这样,原始的海洋形成了。
第三阶段为显生宙时期,其时限由543Ma至今。显生宙延续的时间相对短暂,但这一时期生物及其繁盛,地质演化十分迅速,地质作用丰富多彩。
地质体布全球各地,广泛保存,可以极好的对其进行观察和研究,为地质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并建立起了地质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邮箱jdap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