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会议官网网址查询入口(黎平会议时间及历史意义)
1. 黎平会议时间及历史意义
猴场会议重申了黎平会议精神,再次否定了“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再度提出的回兵湘西的错误意见,肯定了毛泽东渡江北上创建新苏区的正确主张。对实现中央红军处境的根本好转,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2. 黎平会议是什么会议
黎平会议是1934年12月18日,红军长征到达贵州黎平县,在黎平县城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
一、会议由周恩来主持,参加者有博古、朱德、张闻天、毛泽东、王稼祥、陈云、刘少奇等。
二、会议继续讨论红军的战略方针与进军路线问题。博古仍坚持中央红军进入湘西北,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意见;毛泽东则主张放弃原定计划,改向黔北进军,创建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根据地。经过激烈争论,毛泽东的建议得到与会多数同志的赞同,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决定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同时还决定在适当的时候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以便审查黎平会议的决定和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及长征以来军事指挥上的经验教训。
三、黎平会议是通道会议争论的继续,是长征以来具有决定意义战略转变的关键,最后确定了向贵州转兵的战略方针,为遵义会议纠正“左”傾军事冒险主义错误做了重要准备。
3. 黎平会议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民主的重要性。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六届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月1日在黔北地区的瓮安县猴场(今草塘)召开会议。周恩来主持会议,参加者有博古、毛泽东、朱德、张闻天、陈云、王稼祥、刘少奇、邓发、李德等。
会议重申黎平会议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新根据地的战略决定,批评了博古、李德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错误主张,作出了《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重申“建立川黔边区新苏区根据地”的战略任务,并改变了李德取消军委集体领导,压制不同意见,个人包办的状况。
猴场会议巩固了黎平会议的成果,实现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变,并且提出了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做了重要准备。
没有绝对的民主,民主集中制可以博取众长,吸收优点,过滤缺点,实现事业的良性发展!
4. 黎平会议简介黎平
通道会议(又称飞行会议)是指在长征中,中央红军途经湖南怀化的通道境内时召开了一次生死攸关的重要会议。 反抗第五次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决定撤离根据地,进行长征。1934年11月中旬,红军突破敌军的三道封锁线,进入湘南。为了阻挡红军,蒋介石在零陵至兴安之间的湘江设置了第四道封锁线。11月25日,中革军委下达抢渡湘江的命令。11月29日,敌军发起了进攻。12日17时,红军大部队终于拼死渡过了湘江。12月11日,红军占领了湖南通道县城。12日,中革军委临时决定在这里召开紧急会议,着重讨论红军战略转移的前进方向问题。毛泽东建议放弃与二、六军团会合,改向贵州前进。会后,中革军委下达了《我军明十三号继续西进的部署》,同时寻机北上,与二、六军团会合。 通道会议是中央红军在面临危机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紧急会议,从危机中挽救了3万多中央红军,还为黎平会议和以后的遵义会议召开奠定了基础。但此次会议史书上没有详细记载,是鲜为人知的一次重要会议。
5. 黎平会议的内容及意义
1934年12月15日,长征途中的中央红军占领黎平。为了确定红军的进军路线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政治局特别会议,史称“黎平会议”。
黎平会议最后确定了向贵州转兵的战略决策,毛泽东的正确意见终于被党中央采纳,避免了陷入重围的危险,使红军争取了主动。黎平会议是长征以来具有决定意义战略转变的关键,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了重要的准备。黎平会议是一次关系红军命运、中国革命前途的重要会议。
6. 黎平会议时间地点
通道会议的召开为黎平会议做了准备。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于1934年12月12日在湖南通道县城召开紧急会议。
博古、朱德、周恩来、张闻天、毛泽东、王稼祥和李德等七人参加。会议着重讨论红军战略转移的前进方向问题。
毛泽东极力说服博古等主要领导人,建议放弃原定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到川黔边建立根据地。毛泽东的建议,得到与会多数人的支持。但李德等人拒不接受。
会后,博古、李德执意坚持北上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通道会议是中央红军长征后第一次召开的重要会议,虽然多数人赞同毛泽东的建议,但因中央领导层的意见不统一,未能就战略转移的方向作出决定。
但是,通道会议为促进黎平会议决策红军战略转兵,创造了良好条件。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邮箱jdap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