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遗址编号查询官网入口(考古遗址博物馆)
1. 考古遗址博物馆
邛窑考古遗址博物馆位于邛崃市南河沿岸,已发现大渔村遗址、十方堂遗址、瓦窑山遗址等三个遗址区。邛窑始烧于南朝衰于宋朝,时间跨度约800年,是我国古代著名民间瓷窑之一;是一处未载于古文献、却又改写了中国古陶瓷史的民窑,也是在西南地区连续烧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民间瓷窑。邛窑遗址出土了“邛三彩、临邛杯、省油灯、天下第一红等”诸多珍贵文物。
地址:成都市邛崃市临邛镇十方滨江路
门票:免费开放
开放时间:全天
交通参考路线:从邛崃市旅游客运中心进入新邛路--文南路--邛窑大道南段,从邛窑大道南段到邛窑遗址博物
2. 考古遗址博物馆名词解释
一、有利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博物馆作为民族文化和世界文明的集中表现,作为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传承的载体,肩负着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民族精神的艰巨使命。通过这些文化展示,能够使人们了解祖国的历史和辉煌成绩,并且以此作为激励,不断约束自己的行为,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与社会理想,从而为中华崛起而奋勇向前。
二、有利于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品格
作为历史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结晶,博物馆是一种文化精神的助推器,能够帮助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家国观念还未真正形成的青少年学生树立一种求索的精神品格,并且通过文化展览及介绍,帮助他们建立一种主动探求知识,渴求历史文化真相的精神取向。对于其人生规划和精神归属都有很大的作用。可以说,正是有了博物馆的存在,才有了青少年对一种希冀的文化家园的建构。
三、有利于拓展视野
博物馆是一种严肃、庄严的圣地,因为博物馆中所有展品都是经过考古发掘、历史积淀所证实的财宝。大量的历史知识和人类文明足迹都印刻在文物之中,观览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开拓视野、拥抱文化生活的方式,博物馆对文物的陈列,能做到声情并茂、图文共现,并且以一种独特的形式展示观看之后,往往会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对人类文明、民族历史积淀的崇拜感和自豪感。
四、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博物馆中展览的文物,从艺术到科学,从社会历史到自然生态,从民族文化到异域风情,涉及到人类发展的方方面面,都是人类及各民族的艺术瑰宝,是所有科学文化知识的凝结,在这种文化体认下,必然能够催生出一种探索、创新的自我意识,这对其创新精神培养意义重大。博物馆已经成为一部人类“百科全书”,博物馆作为一个获取无限知识的大讲堂,以史为鉴、以文明为基石,不断的开拓进取,培养深厚的创新精神。
3. 考古遗址博物馆建设注意问题
1 考古学研究生难度较大,考试难度和招生竞争都比较高。
2 首先,考古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需要考生具有扎实的人文基础知识和全面的历史文化素养;其次,考生需要有较强的阅读和分析能力,能够对文献资料进行深入理解和评估;最后,考生还需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研究能力,能够进行实地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
3 考古学研究生难度大,但只要有热爱和兴趣,并且具备相应的基础和能力,就有可能考取成功。
考生可以通过多方面的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争取更好的成绩和机会。
4. 考古遗址博物馆互动
现任馆长是侯宁彬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前身是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6月,陕西省政府利用西安碑林、西京图书馆所藏的历史文物,西安民教馆的工艺陈列品和前考古会收藏的各种文物,成立了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1991年,陕西历史博物馆开馆典礼仪式在展厅前大院隆重举行,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大型现代化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正式建成开馆,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博物馆事业迈入了新的发展里程。
5. 考古遗址博物馆的意义和价值
三星堆博物馆的成立令人重新认识了巴蜀文化,改变历史学界的观点,即:与中原地区相比,古代巴蜀地区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地方,与中原文明没有关联或很少有交往。
而三星堆博物馆及其遗址证明,它应是中国夏商时期前后,甚至更早的一个重要的文化中心,并与中原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验证了古代文献中对古蜀国记载的真实性。
以前历史学界认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黄河流域,然后渐渐的传播到全中国,而三星堆的发现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前到5000年前,证明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证明了长江流域地区存在过不亚于黄河流域地区的古文明,有观点认为三星堆代表了古羌人彝人文化.
6. 考古遗址博物馆有哪些
1、河南省博物院
国家级的重点博物馆,收藏文物超13万件。有原始社会展厅、夏商展厅、西周展厅、东周展厅、两汉展厅、汉晋展厅、隋唐展厅和宋元展厅等区域。除常设展厅外,还有临时书画、旗袍等各式各样的展览。
2、河南自然博物馆
河南自然博物馆(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坐落在郑东新区金水东路18号。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布展面积4100平方米。建筑新颖别致,独具风格。馆内设有地球厅、恐龙厅、生物演化厅、古象厅、矿产资源厅、地质环境厅、矿物厅、4D动感影院(多功能厅)和地震海啸感受剧场,馆外有矿石林、科普广场、恐龙雕塑等。目前,馆藏地质资料7357份(种)、13328套;馆藏中外文图书文献、地学专业图书文献9万余册;馆藏化石、岩石和矿物标本50000余件,其中展出2193件。
3、河南省地质博物馆
有地球厅、恐龙厅、生物演化厅、古象厅、矿产资源厅、地质环境厅、矿物厅、4D动感影院(多功能厅)和地震海啸感受剧场等区域,馆外有矿石林、科普广场、恐龙雕塑,可以饱览地球运动造就的自然奇迹。
4、新郑市博物馆
新郑博物馆位于新郑市区黄帝故里西侧300米处,是河南省县 (市)级规模最大、馆藏文物最多的博物馆。1997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存馆藏文物6万余件,其中三级以上文物4400余件,主要陈列有裴李岗文化时期的石磨盘、石磨棒,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礼。
5、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
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是一个专业化的博物馆,经河南省文物局批准设立。馆内收藏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古陶瓷千余件以上,包括有仰韶文化的彩陶,秦汉时代的原始瓷,唐三彩,南北朝雕塑,也有唐、宋、元时代精美的贡瓷和官窑瓷器,也有同时期缤纷多彩的著名窑口的民窑瓷器,还有部分明、清时代的精美制作。
6、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博物馆
郑州市大河村遗址,位于郑州市的东北郊,面积40万平方米,是一处包含有仰韶、龙山和夏商四种不同时期考古学文化的大型古代遗址。1972-1987年间,先后进行过21次考古发掘,揭露面积5000平方米,共出土各类房基47座、窖穴297座、墓葬354座,出土完整或可复原的陶、石、骨、蚌、牙、角、玉等不同质地的各类遗物3500余件。
7、郑州城外城陶瓷艺术博物馆
郑州城外城陶瓷艺术博物馆是河南省名列前茅的民办专业古陶瓷博物馆。展览面积四千八百余平方米,藏品两万余件,展示藏品两千余件,窑口标本二十五万余片,涵盖了以河南为主的全国三百多个窑口,有“‘活’的中国陶瓷编年史”之称,为中原陶瓷历史文化研究和展示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
8、郑州山海砗磲博物馆
郑州山海砗磲博物馆场所采用仿古四合院建筑风格,古朴庄严。布局分三个院落,整体占地面积156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60平方米,其中展馆、展厅面积560平方米,办公用房85平方米,库房为60平方米,其它为配套用房。目前该馆是中国乃至全球的一家专项砗磲文物博物馆。
9、黄河博物馆
黄河博物馆成立于1955年,位于郑州花园路与迎宾路交叉口,迎宾路402号。隶属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博物馆占地7000平方米,建筑约2900平方米,其中陈列面积1200平方米。
10、郑州自然博物馆
郑州自然博物馆是由郑州市政府专项资金支持、郑州师范学院承建、地方特色鲜明的博物馆。该馆主要从事动物、植物、古生物、矿物、土壤、水资源等领域的标本收藏、展览,集教学、科研、科普等功能于一体。
7. 考古遗址博物馆的时代担当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建立一所以钢铁冶金科技为主的高等学府——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当时属于重工业部,钢铁工业管理局就在东四三条五号办公。
根据历史文件记载,当时中央教育部关于建立北京钢铁工业学院的决定下发后,由重工业部钢铁局筹办此事,于1952年4月22日在钢铁局会议室召开了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立大会。至此,东四三条五号成为新中国第一所钢铁摇篮的诞生地。
北洋大学、唐山交通大学、西北工学院、山西大学、华北大学工学院五所院校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钢铁局陈琅寰同志主持。
五所院校专家教授分别是下列人员:北洋大学魏寿昆、谢家兰、方正知、胡修本、张凤禄、刘国勋、崔文瑄等,唐山交通大学章守华、林宗彩、卢盛意等,西北工学院任殿元、张鑑老等,山西大学耿步蟾、郗三善等,华北大学工学院杨尚灼、童光煦、胡庶华、刘叔仪、胡振谓等。
除了以上五所院校的代表外,钢铁局方面参加的人员有:魏景昌、陈大授、康文德、吕桂彤、张桂铎等。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是我校图书馆章珠同志。这次成立大会以后,各院校有关方面的人员就集中到清华大学图书馆地下一层开始进行建校筹备工作,办公、开会、住宿均在此处。
魏景昌同志主持全面工作兼任党支部书记,副书记是高瑞珍同志,当时隶属于清华大学党委领导。
1952年11月,迁到清华大学生物馆办公,这时的行政、教学机构已初具规模,教学机构设有采矿系,系主任是卢焕云。冶金系系主任是林宗彩,金相系系主任是章守华,钢铁机械系系主任杨尚灼(兼)、副主任吕桂彤。
教学行政机构设有教务处,魏寿昆是教务长,下设教务组、教学设备组,组长是周取定,李大诒。行政机构方面,魏景昌、杜若牧任副院长,院长办公室主任是郭文之,秘书是李石洋,文书是谭学道,文件收发是张昶栋、王兴仁,工友是童冬生、陈永旺等。
其它还有人事组组长李铁夫,财务组组长祝伯豪,伙食组组长李贵祥等。
1953年9月由清华大学迁入新校址办公。开始是在原学生一斋办公,1954年秋迁到教室楼办公,1956年搬到办公楼(现在的外国语学院)。
这就是老钢院从成立到现在一段令人难忘的发展历程。
时代呼唤担当,使命引领作为,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心怀“国之大者”,抓实抓好立德树人、科教兴邦具体实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努力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邮箱jdap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