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指谁?)
元曲四大家是哪四位
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曲作家。最早提出“四大家”之说的是明代何良俊的《四友斋丛说》:“元人乐府称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仁甫为四大家。”元曲产生于金末的“俗谣俚曲”,包括“里巷之曲”和“胡夷之曲”。曲是继词之后可唱的诗体的总称,包括散曲和杂剧。“元曲四大家”主要侧重四位作家在杂剧方面的成就而言。
关汉卿(1220-1300年),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生平没有详细记载,后人根据史料推测他可能是元代太医院的一个医生。关汉卿是元代前期杂剧界的领袖人物。《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明代臧晋叔《元曲选》说他“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他还和当时的杂剧家、散曲家和戏曲演员交往亲密,这些都为他的创作奠定了基础。他的剧作深刻揭露了元代社会的黑暗,是元代残酷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一面镜子。《窦娥冤》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描写一个弱小无依的寡妇窦娥反抗 *** 宁死不屈,却被诬陷杀人,最后冤死的故事,强烈控诉了统治者的残暴和封建制度的罪恶。《鲁斋郎》《望江亭》《蝴蝶梦》等剧作同样揭示了弱肉强食的残酷现实,反映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在揭露社会黑暗的同时,关汉卿还塑造了一批鲜明的正面形象,尤其以下层妇女的形象最为突出。他笔下的妇女大多出身卑微,社会地位低下,是恶势力渔色猎艳或残酷奴役的对象,但她们都桀骜不驯,富有智慧和反抗精神。《救风尘》中的赵盼儿,《望江亭》中的谭计儿,《调风月》中的燕燕,这些人物都是文学史上的经典形象。他还写过不少著名的历史剧,如《单刀会》《西蜀梦》等。关汉卿的杂剧是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一个高峰,在塑造人物形象、处理戏剧冲突、运用戏曲语言等多方面均有杰出的成就,他是我国之一位杰出的戏剧大家。此外,他的散曲也非常出色,在元散曲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是元散曲中不可多得的名篇。
白朴(1226-1306年),字仁甫,号兰谷,釽州(今山西河曲县)人。白朴自幼聪慧,喜爱诗词曲赋,终生没有参政任职。他的杂剧《梧桐雨》取材于唐代陈鸿《长恨歌传》。全剧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为主线,反映了安史之乱以及唐朝由盛到衰的过程,结构层次严谨,词曲华美,富有诗意。最后一折以唐玄宗听雨打梧桐声结尾,渲染悲剧气氛,衬托唐玄宗凄凉的内心世界,非常成功。该剧对洪瘅的《长生殿》影响很大。《墙头马上》是白朴的另外一部杰作,取材于白居易新乐府《井底引银瓶》,塑造了敢于反抗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婚姻的男女青年形象,尤其是李千金的形象,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白朴的词风格清丽,《沉醉东风·渔夫》《寄生草·劝饮》《天净沙·春、夏、秋、冬》等,清俊高远,情景交融。
马致远(约1250——约1321年),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曾任浙江行省务官,晚年退隐山林。马致远是享有盛名的戏曲家,他的杂剧《汉宫秋》最有影响。作品取材于汉代王昭君和亲的历史故事,揭露了帝王的昏庸,抨击了朝中文武大臣在侵略者面前的怯懦无能,成功地塑造了王昭君这一爱国者的形象,这一形象对后世戏曲影响很大。《汉宫秋》有较高的艺术成就,结构紧凑,抒 *** 彩浓烈,词曲苍凉幽深,贴切地表达了人物的心情。此外,他的《荐福碑》《三醉岳阳楼》《三度任风子》等剧反映了当时官场的黑暗。马致远散曲的成就在元代作家中是更高的,他的散曲声调和谐优美,语言清新豪爽,开辟了与诗、词不同的曲的境界。小令《天净沙·秋思》,以凝练的笔法,赋予秋天的景色以萧瑟苍凉的情调,烘托出天涯游子的凄凉心情。套曲《夜行船·秋思》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否定及对污浊现实的愤慨,有很高的艺术技巧。此外《寿阳曲·远浦归帆》《寿阳曲·山市晴岚》等也很有特色。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附近)人。生卒年不详。曾任杭州路吏。郑光祖最重要的代表作是《倩女离魂》,取材于唐代传奇《离魂记》。剧中王文举与张倩女经父母指腹为婚,倩女的母亲因为文举没有功名,不许二人完婚。文举赴京应试,倩女魂魄相随。文举得官后二人同返故里。倩女灵魂和身体合一,与文举成亲。全剧塑造了一个敢于违背封建礼教、追求幸福生活的女性形象,抒情气氛浓厚,心理刻画细致,文笔流畅,婉转动人,对汤显祖的《牡丹亭》有一定的影响。此外郑光祖还著有《翰林风月》《王粲登楼》等剧。郑光祖的散曲讲究辞藻格律,风格典雅,有一定的艺术成就。
元曲除了“四大家”之外,还有许多优秀的作家作品。著名的杂剧有王实甫的《西厢记》、尚仲贤的《柳毅传书》、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李好古的《张生煮海》、杨显之的《潇湘雨》等。散曲也有很多优秀作品,如张养浩的《潼关怀古》、雎景臣的《高祖还乡》、刘时中的《上高监司》等。他们用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共同把元曲推向元代文学之冠的地位,也对后世的小说、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产生了影响。
元曲四大家指谁?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但你知道“元曲四大家” 都有谁么?
元曲四大家指的是?
元曲四大家
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白朴:白朴的代表作是《墙头马上》、《梧桐雨》
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天净沙。秋思>
郑光祖:《倩女离魂》
元曲四大家是谁?
一、王实甫
王实甫(1260年-1336年),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杂剧《西厢记》的作者。
王实甫与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成为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的杰出代表。
二、王昌龄 (唐代边塞诗人)
王昌龄 (698—757年),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
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迁龙标县尉。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授汜水县尉,坐事流放岭南。开元末年,返回长安,授江宁县丞。安史之乱时,惨遭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
三、王羲之 (东晋书法家)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大臣、书法家,丹阳尹王旷的儿子,太尉郗鉴的女婿,有“书圣”之称。
凭借门荫入仕,历任秘书郎、江州刺史、会稽太守,累迁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永和九年(353年),组织兰亭雅集。撰写的《兰亭序》,成为“天下之一行书”。永和十一年(355年),称病弃官,迁居于绍兴金庭。升平五年(361年)去世,安葬于瀑布山。
四、王维 (中国唐朝诗人、画家)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为太乐丞。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存诗约400首。北宋苏轼评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五、王安石 (中国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 [123] -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被宋神宗升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被神宗再次起用,旋即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王安石郁然病逝于钟山,享年六十六岁。累赠为太傅、舒王,谥号“文”,世称王文公。
元朝时期的元曲四大家是哪四位?
元曲四大家分别是: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他们是元代杂曲作家,代表着不同的杂剧创作流派,所以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我们常说,唐诗、宋词、元曲,这种简单明了的归类方式,功劳是清朝人王国维的,他在《宋元戏曲考》中说: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数千年来,枝蔓纷杂的文学形式,被王国维一句“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简明地归纳出来了。
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于元代形成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但由于杂剧更普及,所以很多时候元曲专指杂剧。
杂剧其实在宋朝已有之,只不过宋朝的杂剧,多以滑稽搞笑为特点,还没有正式成为戏曲文化,到了元朝,杂剧才有了统一的形式——每本四折,开头或每折之间有楔子,内容以抒情的曲文为主,间杂以宾白和科范,是舞台表演的专有形式。
散曲就比较简单了,是只用于清唱的歌词,内容形式跟词差不多,只是在语言上更加通俗,在格律上也没有十分严格的要求。
关汉卿被公认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一生写了六十多种杂剧,现传主要有《感天动地窦娥冤》、《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关大王单刀会》、《望江亭中秋切脍旦》等作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关汉卿的戏剧作品主要取材于现实生活和历史故事,是当时最受群众喜欢的大家。
白朴生于金国,自幼颠沛流浪、饱经战乱,成年后才定居中原。其代表作品有《墙头马上》和《梧桐雨》。早年经历对他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对美好生活与感情有着强烈的向往,比如《墙头马上》歌颂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追求,《梧桐雨》则是和白居易一样,明显同情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
马致远年轻时追求功名,未能得志,后来信全真教,晚年过起了隐居生活。常年的不得志导致马致远厌世和悲观情绪明显,并影响到他的创作。其代表作主要有《汉宫秋》 、《青衫泪》和《荐福碑》等。马致远在散曲方面有一小令为众人皆知,那就是《天净沙·秋思》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郑光祖是元杂剧后期的代表人物,今存他的主要作品有《迷青琐倩女离魂》、《?梅香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等,其中《倩女离魂》是他的代表作。这里顺便提一下,电影《倩女幽魂》可不是根据他这个作品改编。
元曲四大家都有谁
元杂剧的代表是“元曲四大家”,王国维按成就高低将他们排列为关、白、马、郑。分别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其中以关汉卿成就为更高。
关汉卿,元大都人(今北京),号祀斋,是元代剧坛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的如椽大笔,是推动元杂剧脱离宋金杂剧的“母体”走向成熟的杠杆,是标志戏剧创作走上艺术高峰的旗帜。其剧作如“琼筵醉客”, *** 恣肆,慷慨淋漓,震撼人心,被誉为“元曲四大家”之首。
白朴,出身金代仕宦家庭,诗文俱佳,因不满元人统治,坚辞不受荐举,而放浪形骸于山水之间。其剧作题材多出于历史传说,剧情多为才人韵事。名作为《梧桐雨》和《墙头马上》。
马致远生于富豪之家,饱读诗书,但仕途不顺,晚号东篱,期望效法陶渊明归隐田园。50岁左右,他看穿世事,退隐山林,诗酒自娱,过着“酒中仙、尘外客、林间友”的生活,拒绝与统治阶层同流合污。马致远是个享有盛名的戏曲家,世人称其为“曲状元”。元代周德清以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并列;明朱权《太和正音谱》更推崇他“宜列群英之上”。
郑光祖《倩女离魂》是以唐传奇《离魂记》为素材改写的杂剧,写秀才王文举与倩女指腹为婚,王文举不幸父母早亡,倩女之母欲悔婚约,借口只有王文举得了进士之后才能成婚,想赖掉这门婚事。不料倩女却十分忠实于爱情,就在王文举赴京应试,与倩女柳亭相别之后,由于思念王文举,倩女的魂魄便离了原身,追随王文举一起奔赴京城。而王文举却不知是倩女的魂魄与他在一起,还以为倩女本人同他一起赴京。因此,当他状元及第三年后,准备从京城启程赴官,顺便打道去探望岳母,便先修书一封告知倩女的父母。王文举偕同倩女魂魄来到了倩女身边,魂魄与身体又合二为一,一对恩爱夫妻得到美满团圆。全剧充满了浓厚的抒情浪漫气息,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感情真挚热烈的少女形象,使这一剧堪与《西厢记》相媲美。
元曲四大家是谁?
元曲四大家,即四位著名的散曲作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又称“关、马、郑、白”。
“元曲之首”关汉卿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号已斋、己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关于他的籍贯,还有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县)伍仁村、大都(今北京)人,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0年前后),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
“东篱”马致远
马致远,汉族,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东光县志和东光马氏族谱都有记载。马致远以字“千里”,晚年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才子”郑光祖
郑光祖,字德辉,汉族,平阳襄陵人。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所作杂剧在当时“名闻天下,声振闺阁”。所作杂剧可考者十八种,现存《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等八种,其中,《倩女离魂》最著名,后三种被质疑并非郑光祖作品。除杂剧外,郑光祖也创作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数二套流传。
“大手笔”白朴
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邮箱jdap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