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髀算经(周髀算经怎么读)
《周髀算经》
《周髀算经》的数学成果主要是勾股定理、测量术、一次内插法、开平方和分数计算。
勾股定理最早的特例见于《周髀算经》:“昔者周公问于商高曰,窃闻乎大夫善数也。请问古者包牺立周天历度,夫天不可阶而升,地不可得尺寸而度,请问数安从出?商高曰,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故折矩,以为句广三、股修四、径隅五。??故禹之所以治天下者,此数之所生也。”
(周公(约公元前1100年)向商高老先生请教:古代的包牺氏作天文测量制定历法,天没有台阶可以上去,地又不能用尺寸来量度,请问数是怎么得到的呢?商高说,数是根据圆和方的道理得来的。圆从方得出来,方则是从矩得到的。矩是根据乘除 *** 计算出来的。用矩就能得出3、4、5时直角三角形三边的结论。??这就是大禹治水中得到的 *** ,数就是从这里来的。)
大禹治水时的计算、测量等数学在计算测量中产生,又用于测量计算的实际。《周髀算经》中指出了矩的使用 *** 。
周公曰:“大哉言数!请问用矩之道。商高曰:平矩以正绳,偃矩以望高,覆矩以测深,卧矩以知远,合矩以为方。”
平矩到卧矩是指用矩进行测量的操作。“环矩以为圆”则具有抽象的数学性质: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中点为圆心,使三角形在平面上旋转,直角顶点就画出一个圆。
一般的勾股定理是在《周髀算经》中更先提出来的,是陈子和荣方(据说都是周公的后人,生活于公元前六七世纪)。当时二人在探讨测量太阳的高度和距离的问题。陈子的测量 *** 就是用测量标尺“髀”在不同的位置上同时测量两次,由两次测量得到的日影长度的不同就可以算出太阳高度。
关键是两个测量点的距离要足够远,因而只有8尺长的髀在两地的日影才能有可以觉察到的长度差别;还要完全把握在相距很远的两地的测量的同时性,只有这样测量才有意义。陈子很好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选择相距2000里的两个地方,而且是正南正北方向上的;选择夏至日的正午,只要看着标尺日影最短时记下影长就行了。
陈子还说有另一算法:“若求邪至日者,以日下(y)为句,日高(x)为股,句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得邪至日。”表述出一般的勾股定理并且运用了勾股定理。
《周髀算经》是一部天文学著作,阐述中国古代的一种宇宙构成理论-盖天说。盖天说是用一个数学模型表述出来的,它的数学成果就是数学模型的组成部分和组成原则。
其基本要点是“天员如张盖,地方如棋局”(《晋书·天文志》),《周髀算经》的说法则是“天象盖笠,地法覆盘”。钱宝琮先生认为《周髀算经》的盖天说有这样一些数学特征:《周髀》中所用的主要测量工具为髀;地是个平面,天也是一个平面;用“七衡六间”平面图说明一年中太阳每日绕天极运行的情况,以周都为中心,按“七衡六间”图的比例画一个半径为167000里的圆,可以解释一年中周都所见太阳出入方向的变化;用“七衡六间”图算出二至、二分四个节气的去极度(所算得的数据非常准确)。
《周髀算经》力图用数学工具来说明种种天文现象,并把它们联结成一个系统来考虑。盖天说是一个数学化的宇宙模型,解释自然、探索自然。这在中国古代是很少见的。
有人指出:“《周髀算经》构建了古中国唯一一个几何宇宙模型。这个盖天宇宙几何模型有明确的结构,有具体的、能够自洽的数理.作者使用了公理 *** ,它引入了一些公理(如天地为平行平面,日照四旁,十六万七千里等),并能在此基础上从几何模型出发进行有效的演绎推理,去描述各种天 象”。
《周髀算经》认为数学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勾股定理以及所涉及的测量术都产生于大禹治水的实践活动。又认识到产生于人们实践中的数学是进行各种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如运用勾股定理、测量术和分数运算来解决日高问题、二至二分去极度问题等,《周髀算经》具有中国古代的数学实用思想。
《周髀算经》的数学运用思路是非常独特的:建立一个整个宇宙(或者日-地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用数学模型推导(计算)各种天象.这又使得《周髀算经》具有一个理论化、公理化的思路。相应的,它提供的还是一种几何学模型。相对来说,几何模型更适宜理论的推导。《周髀算经》具有一定的或者初步的数学理论化、公理化的思想。
《周髀算经》是后世数学的源头,其算术化倾向决定中国数学的性质,历代数学家奉为经典。
周髀算经怎么读
周髀算经,读作zhōu bì suàn jīng。
zhōu,声母zh,韵母ou,声调一声。
bì,声母b,韵母i,声调四声。
suàn,声母s,韵母uan,声调四声。
jīng,声母j,韵母ing,声调一声。
《周髀算经》原名《周髀》,是算经的十书之一。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主要阐明当时的盖天说和四分历法。唐初规定它为国子监明算科的教材之一,故改名《周髀算经》。
《周髀算经》的主要传本
一、南宋嘉定六年(1213年)鲍澣之刻本,据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秘书省本《算经十书》翻刻,半叶九行十八字,写刻俱佳,末有北宋李籍撰《周髀算经音义》及鲍澣之跋。此版本到明末仅存一部,清康熙中为常熟汲古阁主人毛扆所得,今存上海图书馆,一九八○年由文物出版社影印出版。毛氏又影抄一副本,今存故宫博物院,一九三一年据此影印,收入《天禄琳琅丛书》。
二、明赵开美校本,万历中汇入胡震亨《秘册汇函》,此后,毛氏汲古阁《津逮秘书》本、清代《古今图书集成》本、《学津讨原》本、近代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本、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均以赵校本为蓝本。
三、清戴震校本,据影抄南宋本及《永乐大典》本校勘,收入《四库全书》,此后,武英殿聚珍版本和曲阜孔氏微波榭《算经十书》本均以此为蓝本,又从而衍生出大量翻刻本,如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本、《丛书集成》本。
四、钱宝琮校点《算经十书》本,一九六三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参照诸家传本详加校勘,重绘插图,并作有提要。
《周髀算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
《周髀算经》乃是算经的十书之一.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原名《周髀》,它是我国最古老的天文学著作,主要阐明当时的盖天说和四分历法.唐初规定它为国子监明算科的教材之一,故改名《周髀算经》.《周髀算经》在数学上的主要成就是介绍了勾股定理及其在测量上的应用.原书没有对勾股定理进行证明,其证明是三国时东吴人赵爽在《周髀注》一书的《勾股圆方图注》中给出的.
中国流传至今的一部最早的数学著作,同时也是一部天文学著作.中国古代,按所提出的宇宙模式的不同,天文学共有3家学说,“盖天说”是其中之一,而《周髀算经》是“盖天说”的代表.这派学说主张:天像盖笠,地法覆盆(天空如斗笠,大地像翻扣的盆).
据考证,现传本《周髀算经》大约成书于西汉时期(公元前1世纪).南宋时的传刻本(嘉定六年,1213)是目前传世的最早刻本,收藏于上海图书馆.历代许多数学家都曾为此书作注,其中最著名的是唐李淳风等人所作的注.《周髀算经》还曾传入朝鲜和 *** ,在那里也有不少翻刻注释本行世.
从所包含的数学内容来看,书中主要讲述了学习数学的 *** 、用勾股定理来计算高深远近和比较复杂的分数计算等.
书中有矩(一种量直角、画矩形的工具)的用途,勾股定理及其在测量上的应用,相似直角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定理等数学内容.
在《周髀算经》中还有开平方的问题,等差级数的问题,使用了相当繁复的分数算法和开平 *** ,以及应用于古代的“四分历”计算的相当复杂的分数运算.还有相当繁杂的数字计算和勾股定理的应用.
该书的之一章叙述了周公、商高问答时提到的勾股定理测量的 *** ,还举出了一个“勾三股四弦五”的特例.
周髀算经怎么读 周髀算经读音和介绍
1、周髀算经拼音:[zhōu bì suàn jīng]。《周髀算经》原名《周髀》,算经的十书之一,是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主要阐明当时的盖天说和四分历法。唐初规定它为国子监明算科的教材之一,故改名《周髀算经》。
2、《周髀算经》在数学上的主要成就是介绍并证明了勾股定理 [1-2]
3、《周髀算经》采用最简便可行的 *** 确定天文历法,揭示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囊括四季更替,气候变化,包涵南北有极,昼夜相推的道理。给后来者生活作息提供有力的保障,自此以后历代数学家无不以《周髀算经》为参考,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
周髀算经的作者是?
根据《周髀算经》的文字记载推测,其作者应该是荣方
荣方是陈子的学生,向老师陈子问远古伏羲测量“周天”制定历数(历法的数据)的来历
本书开始记载周公向商末天文数学家商高,讨教伏羲测量周天制定历数的来由,商高简要阐述了伏羲测订原理
然后以陈子向其弟子具体讲述伏羲测量周天制定历数的 *** 与原理
这个伏羲天文学说是建立在盖天学说基础上的,盖天学说虽然被后世 *** 不成立,但是伏羲测量周天制定历数的原理与 *** 是后世天文历法及数学的源头
这同伏羲发明易学的传说是一致的
说明伏羲为了测量天星指定历法,先创立了象数易学与爻圭易学(爻圭用于占卜叫爻卦),以此为道法理论,用圭仪测量天象晷影的数据,制定了最早的历法“周天历法”,也叫“昊天历法”或“伏羲历法”、“泰昊历法”等
《河图》《洛书》《八圭》(或《爻圭》后来用于占卜改为八卦,八既是“爻”之初文又是伏羲使用的圭表高度为八尺的意思),都是这种活动的关键图表与文献,只是原图与文献表达非现在形式罢了
这也说明伏羲之说非完全虚构,必有来由;同时说明我们的先祖多么智慧与伟大!
《周髀算经》是哪个朝代的?
《周髀算经》是西汉时期的。
《周髀算经》是我国古代之一部数学著作。成书于西汉中期,这部书主要讲述天文和历法。在数学方面,使用了相当复杂的分数算法和开平 *** 。书中有用竿标测量日影以求日高,使用的是勾股定理,比西方早500年。这部书是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引用勾股定理的著作。
《周髀算经》采用最简便可行的 *** 确定天文历法,揭示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囊括四季更替,气候变化,包含南北有极,昼夜相推的道理。给后来者生活作息提供有力的保障,自此以后历代数学家无不以《周髀算经》为参考,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
成型过程:
《周髀算经》的之一部分商高问答,曾经作为《周髀算经》独立的本文,其完成时间应该是在西周初期,约公元前11世纪。陈子问答中的数学理论与宇宙模型完成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4、5世纪。
作为一部阐释盖天说理论的数理天文学著作,《周髀算经》从上卷之三开始,是对陈子模型的完善和扩充,其中的一些基本数据与结构,如七衡图与去极度等,应该是在陈子模型提出后就已经确定了的。
但是,陈子假设的平行平面的天地模型,则得到了一定的修正,并且加入了一些新的东西,如寒暑成因与历法等内容,总而言之,《周髀算经》第三部分的成型,按照钱宝琮与刘朝阳的考证,应该不会晚于公元前100年。
《周髀算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周髀算经》二卷,上卷的之一部分记录的是周公与商高的对话,涉及勾股定理与表、圆和方的使用,以及高与远的测量
第二部分是陈子和荣方的对话,主要讨论日影;下卷记载了与太阳的周年运动有关的计算,讨论了恒星的中天、二十八宿、十九年闰周等天文学问题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邮箱jdap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