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伦理是职业伦理的基础(职业伦理组成要素)
1. 职业伦理组成要素
职业伦理是从社会伦理学的视角,指职业活动中的伦理关系及其调节原则。职业活动是社会分工体系中的重要方面,是特殊的社会角色活动。根据在社会巨系统中的角色及其功能性要求,职业活动获得具体社会角色及其社会权利与义务、责任的规定。职业活动体现了特定的价值理念,职业关系是特殊的伦理关系。职业活动中一切关涉伦理性的方面构成职业伦理的现实内容。
如用以指导职业活动的价值理念的合理性,职业利益与公共利益关系,职业活动中的职业精神、职业良心与职业态度,职业活动中的社会分工与社会平等,职业关系(职业集团间、同一职业集团内不同成员间、不同职业集团或成员间,以及与服务对象之关系)的伦理调节,等等,恪尽职守、服务公众,是职业伦理的核心。
2. 职业伦理的基本内容
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一般来说,是指以古代儒家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并包括墨家、道家、法家等传统道德思想的精华。在2000多年的历史过程中,儒、墨、道、法各家伦理思想及佛学中的心性之说,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伦理传统。
包括道德和伦理的含义、范畴、道德与伦理的异同;应用伦理学及其分类;中西方论理渊源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指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伦理,从本质而言,是关于人性、人伦关系及结构等问题的基本原则的概括。伦理与道德是有着显著区别的两个概念,伦理范畴侧重于反映人伦关系以及维持人伦关系所必须遵循的规则,道德范畴侧重于反映道德活动或道德活动主体自身行为的应当;伦理是客观法,是他律的,道德是主观法,是自律的。
3. 职业伦理的特征和功能
业道德建设是社会总体道德建设的一部分,但是,企业道德建设的实质又决定了它有着自己的鲜明特点:
1.组织性
道德的特殊性决定了一般社会道德建设不能像社会的政治、法律建设那样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道德建设的主要途径是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其中最主要的是调动人的自觉性,主动性,靠人们自己用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形成道德行为习惯,提高道德素质。强制命令。行政手段在一般道德建设中显得手足无措,因而具有很大的松散性和约定俗成的成份。但是,企业道德建设则可以围绕企业发展的目标,依靠纪律、行政奖惩,制度建设、社会监督等确定性的手段,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这是企业道德建设的一大优势。
2.经济实践性
企业道德的原则、规范、范畴都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是渗透在经济实践中被企业主体逐渐掌握的,也是在经济实践中予以检验和批判的。所以,企业道德建设与企业经济实践关系非常密切。企业经济实践同时就是企业道德实践。经济实践性的特点使得企业道德建设具有了坚实的基础,也使之具有特殊的途径。
3.影响广泛性
当今社会,没有哪种集团能象企业这样与全社会的人们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联系。人们在为了满足衣,食、住、行、文化娱乐等基本需要而与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都能感受到企业道德的影响,企业在和外界打交道的过程中可以把自身的道德传染给全社会。比如,窗口行业不仅向人们提供了商品和服务,而且也向人们输出道德“营养”或道德“垃圾”和“减、城、敬”和“冷、硬、顶”两种服务道德态度都对全社会道德发生广泛的影响,但二者所起的作用是绝然不同的。这种影响和作用往往是潜移默化的,但又是深刻的,它会影响到人们灼道德心理、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准确理解这三个特点,可以使我们更充分地认识企业迫德建设的意义,准确地把握企业道德建设的内容、原则、过程、基本途径和方法。
企业道德建设的途径
1.提升管理者的道德素养
作为企业经营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企业管理者是企业道德建设的第一倡导者,其主要职能是制定企业道德规范,把握企业道德的方向,监督企业道德建设。管理者的道德面貌不仅能影响员工,而且能够影响他们决策的结果,因此,要提升企业管理者的道德素质。为此,首先,要求管理者要加强基本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其次,管理者应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最后,管理者要知行合一,率先垂范自己所倡导的道德规范。
2.发挥企业职工的积极作用
企业职工不仅是物质文明的创造者,也是精神文明的创造者。他们不仅是企业道德建设的客体,即被教育者,也是企业道德建设的主人,即主体。企业道德建设的根本任务,从职业道德的范围讲,就是挖掘、总结和推广职工群众的伦理思想和行为中的闪光点。企业道德建设必须坚持职工自我教育的原则,要注意通过引导、说服、教育、启发等方式,让职工根据企业提倡的道德要求来对照、检查、剖析、评价自己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经过不断地反省、检查,使自己的道德水平不断提高,从而真正在内心接受并在实践中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职工的自我教育,还包括集体成员之间的互相学习与教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融洽的人际关系,蓬勃向上的集体,是铸造人们优秀品质的熔炉。要运用集体力量让职工对道德。行为互相仿效,互相感染,互相激励;对违反道德的不良行为互相监督,互相提醒,互相制约。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会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企业道德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道德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水乳交融、相互渗透、同步发展,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道德建设的最直接的途径。企业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尤其应着重于培养员工的正确价值观、正确的经营观、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和文明的行为。可通过各种形式促进企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如表彰先进,嘉奖劳动模范,在企业宣传英雄人物的事迹,就是在企业中宣传并提倡某种道德规范。
4.严格制度管理
道德与法制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道德是自我约束的行为规范,法制是强制性的行为规范,只有二者同时发挥作用,企业才能在正常的轨道上前进。一方面,要完善企业管理的各项制度。员工的好作风和好习惯不是自然而然就能产生出来的,必须用规章制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不能只定规章制度而无检查考核,更不能只发号召而不去检查落实。同时,在制定和落实规章制度中,要充分体现对员工的人格尊重和人文关怀。另一方面,必须强化激励机制,鼓励善的道德行为,特别是要进一步改进市场机制和政策导向,使企业建立一个更为合理、完善的自我约束机制。在这方面我们要向西方国家的企业学习,在员工上岗前先进行职业道德培训,通过培训,不仅要让员工明白其所在岗位的重要性,增强使命感,提高责任心,把“消费者利益第一”作为企业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操守。并通过这种企业道德的不断塑造和弘扬,激励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此外,要完善企业道德的实施机制。要在实际工作中探索和研究,形成可操作,易考核的道德实施机制。
企业道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长期的过程,加强企业道德建设必须坚持不懈。应当长计划,短安排,使企业道德建设持续稳定健康地向前
4. 职业伦理的概念及重要意义
法律职业人员本身从事法律工作,因此要严格要求自己,才能给人信任感,因为影响力比普通人大很多
5. 职业伦理组成要素不包括
1.司法独立原则。
(1)法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忠实于宪法和法律,坚持和维护审判独立的原则,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不受来自法律规定之外的影响。
(2)法官在审判活动中,应当独立思考、自主判断,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
(3)法官应当尊重其他法官对审判职权的独立行使,并做到:a.除非基于履行审判职责或者通过适当的程序,不得对其他法官正在审理的案件发表评论,不得对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案件提出处理建议和意见;b.不得擅自过问或者干预下级人民法院正在审理的案件;c.不得向上级人民法院就二审案件提出个人的处理建议和意见。
(4)法官除履行审判职责或者管理职责外,不得探询其他法官承办案件的审理情况和有关信息。
(5)法官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应当避免受到新闻媒体和公众舆论的不当影响。
2.中立原则。
(1)法官在审判活动中,除了应当自觉遵守法定回避制度外,如果认为自己审理某案件时可能引起公众对该案件公正裁判产生合理怀疑的,应当提出不宜审理该案件的请求。
(2)法官应当抵制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辩护人或者案外人利用各种社会关系的说情,并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3)法官不得违背当事人的意愿,以不正当的手段迫使当事人撤诉或者接受调解。
(4)法官在审判活动中,不得私自单独会见一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
(5)法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平等对待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不得以其言语和行为表现出任何歧视,并有义务制止和纠正诉讼参与人和其他人员的任何歧视性言行。
3.避免偏见原则。
(1)法官在审判活动中,应当避免主观偏见、滥用职权和忽视法律等情形的发生。法官应当充分注意到由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和居住地等因素而可能产生的差别,保障诉讼各方平等、充分地行使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
(2)法官在宣判前,不得通过言语、表情或者行为流露自己对裁判结果的观点或者态度。
(3)法官调解案件应当依法进行,并注意言行审慎,避免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对其公正性产生合理的怀疑。
4.职业廉正原则。
(1)法官在公众场合和新闻媒体上,不得发表有损生效裁判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的评论。如果认为生效裁判或者审判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可以向本院院长报告或者向有关法院反映。
(2)法官不得向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辩护人泄露或者提供有关案件的审理情况、承办案件法官的联系方式和其他有关信息;不得为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辩护人联系和介绍承办案件的法官。
(3)法官根据获得的情况确信,其他法官有可能或已经违反法官职业道德,或者其他法律工作者有可能或已违反职业道德,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向有关部门或者有关机关反映。
6. 职业伦理组成要素包括
职业伦理是关于从事某种职业的群体或个人的一些总体性的价值要求。不同职业道德主要是对某一职业的从业者个体的特殊要求这样的特点,职业伦理则是某一职业的从业者对具有总体性的社会伦理和社会主导价值观的遵循。
职业伦理所具有的这种总体性特点,与职业道德的个体性和主观性形成了对照。
7. 职业伦理的核心内涵是什么
社会工作价值观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它包括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自己与受助者关系的看法等。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利他主义,尊重受助者的权利和选择。它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真正的服务过程,而不是社会工作者在
社会工作价值观分有理论作用和实践作用,理论作用主要是构成专业社会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是确定社会工作专业使命或目标的根据,是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实践作用主要是社会工作者的实践动力,通过社会工作专业伦理标准这种形式,可以指导社会工作者的实践,是促使社会工作者个人成长的有效力量,也是维系社会期望和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关系的关键。
价值分层理论把社会工作价值观分为三个层次,指出不同层次的价值在本土化过程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及本土化的任务。价值观本土化着重从基本原则、传统文化背景和社会现实平台等方面梳理了中国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的整体思路,并在概括提炼中国传统助人活动价值观基础上,提出建构本土化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原则。
8. 职业伦理包括
职业伦理是从社会伦理学的视角,指职业活动中的伦理关系及其调节原则。职业活动是社会分工体系中的重要方面,是特殊的社会角色活动。根据在社会巨系统中的角色及其功能性要求,职业活动获得具体社会角色及其社会权利与义务、责任的规定。职业活动体现了特定的价值理念,职业关系是特殊的伦理关系。职业活动中一切关涉伦理性的方面构成职业伦理的现实内容。
如用以指导职业活动的价值理念的合理性,职业利益与公共利益关系,职业活动中的职业精神、职业良心与职业态度,职业活动中的社会分工与社会平等,职业关系(职业集团间、同一职业集团内不同成员间、不同职业集团或成员间,以及与服务对象之关系)的伦理调节,等等,恪尽职守、服务公众,是职业伦理的核心
9. 职业伦理的基本原则
会计伦理是指会计工作的职业伦理。是会计人员在会计事务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会计活动指在企业或单位中,围绕生产、销售、资金流动、资产、负债等经济信息,为了控制生产过程、监督经济活动、改进经营管理、努力提高经济效益而展开的管理活动。
会计活动的目标是向企业或单位自身提供必要的经济信息,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控制,同时也向国家提供真实必要的经济信息,客观地反映整个企业或单位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接受国家的宏观调控和监督。会计伦理的规范主要体现在会计准则中,其核心就是真实客观。在进行会计工作时,相关人员应“诚信为本”、“不做假账本着诚实的态度真实地反映客观情况,向本职位和国家提供真实的信息;在会计工作中必须做到仔细准确,确保真实地反映单位内部各项经济指标,为决策提供信息。
10. 职业伦理的定义
法律职业伦理是公民道德素养的高度概括。其重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1、法律职业伦理是法律职业人员自身利益的需要。
2、法律职业行为规范具有保护法律工作者的作用。
3、法律职业伦理是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
11. 职业伦理组成要素有哪些
社会规范是指在特定群体和文化中被认为是正常的,并且期望个体去服从的行为模式。你可能将它们视为指明你被希望如何行为的规则。我们所见的社会规范在本质上来说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例如,在牌子上标明的规则和非正式的标语,如“禁止将货车停在超市外的停车场中央”。规范的不同不仅仅在这一个方面。还有一个重要的区别表现在描述性规范与指令性规范之间。[1]
描述性规范仅指出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大多数人应该做什么。描述性规范简单地告诉我们,在某些特定情境下,哪些行为是有效的和适合的,从而影响我们的行为。这种规范很容易被人理解。你可能认为描述性规范像鸟群中的鸟或者鱼群中的鱼跟随着那它们身旁的同类而行动一样。
指令性规范却很明确地告诉我们,在某种情境下,我们必须去做什么,以及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做被肯定,怎样做将被否定。两种规范对我们的行为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邮箱jdap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