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有什么误区吗(职业规划的十大误区)
1. 职业规划的十大误区
以下是几个可以用来作为职业规划前言的句子:
1. 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职业规划,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实现自我价值和事业目标。
2. 职业规划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需要我们认真思考自己的兴趣爱好、技能特长、职业志向和市场需求,从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3. 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良好的职业规划可以让我们更具备竞争力、更易于找到理想的工作,并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4. 职业规划需要不断地学习、思考、实践和反思,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过程,让我们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成长。
2. 职业规划有
一个完整有效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包括以下的八项内容:
1.标题:包括姓名、规划年限、年龄跨度、起止时间。
2.目标确定:确立职业方向、阶段目标和总体目标。
3.个人分析结果:包括对自己目前的状况分析和对自己将来的基本展望,同时也包括对自己职业生涯有一定影响的角色建议。
4.社会环境分析结果:指对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和职业环境等社会外部环境的分析。
5.组织(企业)分析结果:主要是对职业、行业与用人单位的分析,包括对用人单位制度、背景、文化、产品或服务、发展领域等的分析。
6.目标分解与目标组合:分析制订、实现目标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目标分解和目标组合的方法做出果断明确的目标选择。
7.实施方案:首先找出自身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与实现目标要求之间的差距,然后制订具体方案逐步缩小差距以实现各阶段目标。
8.评估调整:设定此衡量此规划是否成功的标准,如果在实施过程中,无法达到制订的目标或要求应当如何修正和调整。
3. 职业规划太重要了
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1、自我分析
就是要全面地了解自己。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必须是在客观充分地熟悉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
2、确立目标
这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通常目标有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终极目标之分。
3、环境分析要充分熟悉与了解相关的环境,评估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发展变化情况,把握环境因素的优势与限制。
4、职业定位良好的职业定位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爱好、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的。职业定位就是要为职业目标与自己的潜能以及主客观条件谋求最佳匹配。
5、实施策略
就是要制定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行动方案,要有具体的行为措施来保证。
6、评估与反馈及时诊断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找出相应对策,对规划进行调整与完善。
扩展资料:
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指的是既有的成就为基础,确立人生的方向,提供奋斗的策略; 突破现实的局限,塑造清新充实的自我; 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 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
并且能够准确定位职业方向; 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 发现新的职业机遇;增强职业竞争力;将个人、事业和家庭联系起来。
4. 职业规划的十大误区包括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起源于西方20世纪60年代,现在已经成为西方国家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追根溯源,职业生涯规划的雏形开始于美国学者帕金斯2O世纪初提出的职业指导,并且经过近百年的发展,职业指导在理论和方法上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是指导的主要方式是指导为主或者单纯的指导。而到了20世纪50年代,职业指导的内涵就有了很大的变化,那就是开始由指导转向了辅导,强调被指导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就慢慢演变成了职业生涯规划,促使这种转变的一个核心人物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
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同的学者从不用的视界对它进行界定。丁聪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指大学生在进行自我剖析,在全面客观地认识主、客观因素与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定位,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既定目标的职业,制定相应的教育、培训、工作开发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各种积极的行动去达成职业生涯日标的过程。史灵芝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帮助大学生理性地分析自我,认识自我,结合社会现状尽早确立与其能力和兴趣等相符合的职业目标,系统地规划自我成长道路,力争快速达到多中选优路径 。龙玲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每个大学生对自己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规划与管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是对于自己职业发展目标、道路的设计和选择,还包括职业生涯过程中,如何应用各种信息与方法,不断调整规划,寻求现实路径,谋求更大发展。高晓琴、袭开国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地讲是指在大学生作出职业决策后,对决策的实施能力,广义地讲是指大学尘顺利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所必备的心理特
征。吴薇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通过对自身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职业,制定相应的教育、培训和工作计划,采取必要行动以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杨芳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高等学校依据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通过系统性的教育内容、多种教育途径和方法,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为其一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1]
综上所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在全面认识自身的前提下,在认真分析当前环境形势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对未来从事的工作所做的方向性的计划安排及行动措施以期实现良好的人职匹配,为一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2]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题目;(2)自我评价;(3)环境评价;(4)确定目标;(5)职业定位;(6)职业规划;(7)评估与反馈。
对于大学生而言,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又可具体分为:(1)题目;(2)自我SWOT分析;(3)目标定位;(4)目标规划;(5)四年时间的具体规划。[3]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一)有利于大学生在校期间明确目标,增强学习的动力,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被动性;
(二)有利于大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三)真正实现学有所用,学有所成,把学习和就业有机的结合在一起;[4]
(四)有助于大学生确立人生目标;
(五)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六)有利于高校提高就业质量;[5]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现状
笔者以“大学生职业生涯”为关键词及“篇名”在“中国期刊网”上对2001年1月至2006年5月间全部文献进行搜索(2001年前的文献几乎没有),剔除非学术性论文,共搜索到文献231篇,其中2001年4篇,2002年ll篇,2003年16篇,2004年53篇,2005年118篇,2006年29篇。随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出现,学者把生涯规划理论运用到高等教育中,由于该理论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所以对此研究的文献从2001年的4篇猛升至2005年的l18篇,同时也说明我国大学生生涯规划的研究虽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相当迅速。[6]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校都设有为学生提供服务和实施必要管理的常设职能机构,在就业指导中承认人的个性结构存在客观差异,强调心理因索在职业选择中的匹配作用,重视心理测量技术的运用和问题的诊断。四川师范大学早在2005年就引进了“智尊大学生职业倾向在线测评系统”,为在校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职业定位、专业能力、性格特征等评估,在职业指导中为每个学生提供了第三方评价报告,帮助大学生技能型准确的职业定位。目前,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等国家“211工程”大学90%以上都为学生提供了免费的在线测评。《职业》杂志和搜狐等网络机构进行的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都有具体的规划。[7]
四、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自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淡薄;
(二)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师资队伍素质不高;[8]
(三)自我分析不足,不能准确审视自己;
(四)生涯规划方向不明,服务层次较低;
(五)社会实践经验缺少,对职业环境了解不足;[9]
(六)大学生自我认知的局限和职业准备缺乏;
(七)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重视不够;[10]
(八)规划缺乏可行性,执行力度不足;[11]
(九)职业目标比较模糊,时常抱有投机心理;
(十)价值取向有失偏颇,较多倾向经济因素;[12]
(十一)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引导体制不完善;[7]
(十二)职业生涯规划好高骛远,路径设置不合理;
(十三)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策略实施缺乏针对性;
(十四)面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勇气挑战。[13]
五、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误区
(一)忽视职业生涯规划;
(二)把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选择;
(三)职业生涯规划急功近利;[14]
(四)过于追求所谓的“最佳规划”;
(五)“唯目标论”。[15]
六、改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途径
1.政府方面
(1)制定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政策;
(2)加强政府对就业市场的管理和完善;[16]
(3)加快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的普及;[8]
(4)完善社会引导体制,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完善的服务体系。[7]
2.学校方面
(1)高校要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并发挥好引导作用;
(2)搭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网络资源平台;[8]
(3)贯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原则;
(4)加强职业咨询和生涯规划测评建设力度;
(5)建立专门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9]
(6)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全程化;
(7)构建社会实践体系,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活动;[11]
(8)引导大学生正确评价自我,进而营造职业化氛围;
(9)拓宽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来源渠道, 建立加强职业意识的体系;[17]
(10)不断评估反馈,适时调整规划;[2]
(11)开展职业咨询辅导,协助大学生进行职业发展定位;
(12)加强和引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其专业性和职业针对性;[18]
(13)调整高校学科专业、课程设置及教育模式;[16]
(14)与社会配合,共同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19]
3.学生个人方面
(1)大学生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2)培养综合的竞争能力;[11]
(3)大学生要提高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熟悉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4)了解市场需求,增强专业技能,提高实践能力;[7]
(5)全方位提高综合竞争所需的专业技能;
(6)在实践中培养现代职场必备的心理素质。[16]
七、结论与思考
学校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辅助作用。最终还要大学生认真对待,积极思考,经常性的思考,才会产生积极效果。
从进入大学起,大学生就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为迎接未来的就业挑战,每个人的自身资源不是高考成绩,不是家庭背景或金钱,而是时间和精力。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哪里,哪里就会有进步。因此,只有大学生尽早地进入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审时度势,随时寻找自身和社会需求的差距,采取有效的学习方法,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完善自我,才能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取得先机,以最佳姿态迎接自己能够胜任的社会职责。
5. 职业规划的六大陷阱
1、以征求内勤、办事员为幌子,让求职者掉入拉业务的陷阱。
2、先花钱后赚钱的陷阱,应拒交各种费用。有些单位对那些不具备条件的求职者,宣称可以培养为“某某师”,而实际上是让求职者先购买产品或是选修课程。这些单位往往在求职者缴费后才讲出种种特殊情况或内部规定。以回避其当初的承诺,使求职者花了钱后,赚钱的希望却大大落空。在应聘过程中,大学生应该也有权拒绝交纳任何由招聘单位收取的费用。
3、虚假招聘陷阱,谨慎对待小广告。对街道上散发和张贴的一些“招聘启事”或在非主流媒体上刊登的虚假广告,要谨慎对待。有时他们会临时在写字楼租一间(套)办公室,进行虚假招聘,诱人上当。
4、薪酬陷阱。一些招聘人员在求职者的询问下,给出一个含糊的月薪数字,然而在月底兑付时却多半会说你没完成工作量,或工作失误,以此来扣除你的部分薪酬。
5、抵押陷阱。虽然国家劳动部门早就明文规定,任何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收取求职者的押金,或者以身份证、毕业证等作抵押。但是,目前仍有相当多的企业以便于管理为由向求职者收取押金或抵押证件。企业在收取押金或证件之后,便有可能为所欲为,求职时一定要小心。
6、义务劳动、试用陷阱。一些单位以考察学生能力为由安排实习或试用期,在试用期即将结束时,便以各种理由炒求职者的“鱿鱼”。这样一来,求职者交了培训费不说,还给老板白干了几个月。因为在试用期内,一些老板不给报酬,理由是他提供了让你学习技术的机会,并且你在试用期期间,无可避免地损耗了工厂的原材料,没有要你赔他的损失已是不错了。
7、口头承诺陷阱。口头承诺的过高的待遇,最有可能是陷阱。无论用人单位做任何口头承诺,只有写成文字才能相信。
8、“托儿”陷阱。要找正视的用人单位,小心人才市场上的“托儿”。另外,女生还要避免单独应试。
6. 职业规划的十大误区有哪些
职中毕业生以他们的专长在岗位上做出了不凡的业绩,在人生道路谱写了精彩的篇章。他们向社会证明着,职业教育同样是一条成才之路。近几年职业教育招生出现了低谷,究其原因,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锐减外还有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民众对职业教育观念误区一:只以文化分数论人才
经济的腾飞离不开千百万技术精湛的大国工匠,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当前,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凸显。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加快改革发展,更大规模地培养培训技术技能人才,以有效支撑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目前,在我国传统教育观念中,一个人是否是“可塑之才”,只有一个尺度,就是文化课的考试分数。分数高就是好学生,分数低就是差学生。至于是什么原因使学生在分数上出现了差异,很少有人从根本上去探究原因。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人的智能结构、智力类型是不同的,因此决定了其成才的目标、方式和途径的不尽相同。然而,在不少普通中学的教育中,应试的教学目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只适应了具有抽象思维倾向的学生,而忽视了具有形象思维倾向的学生。
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很多长于形象思维的学生接受知识缓慢,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成绩落后。而这部分学生,在现行的考试制度下,往往因文化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成为职业学校的生源。他们是不是人才,能不能培养成为人才?
事实证明,答案是肯定的。按照社会工作的过程和目标,人才可以分为学术工程型和技术技能型。学术工程型人才由普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由职业技术教育来培养。人才的外延很宽,并不仅指科学家、教授、工程师等,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只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的人都称得上是人才。因此从人才类型上来讲,无所谓好坏优劣;在社会地位上无所谓高低贵贱;在社会价值上无所谓孰轻孰重。
既然人才类型不同,因此人才评价标准当然也不一样。若用统一的人才标准去衡量不同类型的人才显然是不合理的。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邮箱jdap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