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就业常识(职业规划就业常识有哪些)
1. 职业规划就业常识有哪些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起源于西方20世纪60年代,现在已经成为西方国家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追根溯源,职业生涯规划的雏形开始于美国学者帕金斯2O世纪初提出的职业指导,并且经过近百年的发展,职业指导在理论和方法上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是指导的主要方式是指导为主或者单纯的指导。而到了20世纪50年代,职业指导的内涵就有了很大的变化,那就是开始由指导转向了辅导,强调被指导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就慢慢演变成了职业生涯规划,促使这种转变的一个核心人物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
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同的学者从不用的视界对它进行界定。丁聪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指大学生在进行自我剖析,在全面客观地认识主、客观因素与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定位,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既定目标的职业,制定相应的教育、培训、工作开发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各种积极的行动去达成职业生涯日标的过程。史灵芝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帮助大学生理性地分析自我,认识自我,结合社会现状尽早确立与其能力和兴趣等相符合的职业目标,系统地规划自我成长道路,力争快速达到多中选优路径 。龙玲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每个大学生对自己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规划与管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是对于自己职业发展目标、道路的设计和选择,还包括职业生涯过程中,如何应用各种信息与方法,不断调整规划,寻求现实路径,谋求更大发展。高晓琴、袭开国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地讲是指在大学生作出职业决策后,对决策的实施能力,广义地讲是指大学尘顺利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所必备的心理特
征。吴薇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通过对自身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职业,制定相应的教育、培训和工作计划,采取必要行动以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杨芳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高等学校依据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通过系统性的教育内容、多种教育途径和方法,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为其一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1]
综上所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在全面认识自身的前提下,在认真分析当前环境形势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对未来从事的工作所做的方向性的计划安排及行动措施以期实现良好的人职匹配,为一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2]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题目;(2)自我评价;(3)环境评价;(4)确定目标;(5)职业定位;(6)职业规划;(7)评估与反馈。
对于大学生而言,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又可具体分为:(1)题目;(2)自我SWOT分析;(3)目标定位;(4)目标规划;(5)四年时间的具体规划。[3]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一)有利于大学生在校期间明确目标,增强学习的动力,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被动性;
(二)有利于大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三)真正实现学有所用,学有所成,把学习和就业有机的结合在一起;[4]
(四)有助于大学生确立人生目标;
(五)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六)有利于高校提高就业质量;[5]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现状
笔者以“大学生职业生涯”为关键词及“篇名”在“中国期刊网”上对2001年1月至2006年5月间全部文献进行搜索(2001年前的文献几乎没有),剔除非学术性论文,共搜索到文献231篇,其中2001年4篇,2002年ll篇,2003年16篇,2004年53篇,2005年118篇,2006年29篇。随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出现,学者把生涯规划理论运用到高等教育中,由于该理论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所以对此研究的文献从2001年的4篇猛升至2005年的l18篇,同时也说明我国大学生生涯规划的研究虽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相当迅速。[6]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校都设有为学生提供服务和实施必要管理的常设职能机构,在就业指导中承认人的个性结构存在客观差异,强调心理因索在职业选择中的匹配作用,重视心理测量技术的运用和问题的诊断。四川师范大学早在2005年就引进了“智尊大学生职业倾向在线测评系统”,为在校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职业定位、专业能力、性格特征等评估,在职业指导中为每个学生提供了第三方评价报告,帮助大学生技能型准确的职业定位。目前,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等国家“211工程”大学90%以上都为学生提供了免费的在线测评。《职业》杂志和搜狐等网络机构进行的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都有具体的规划。[7]
四、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自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淡薄;
(二)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师资队伍素质不高;[8]
(三)自我分析不足,不能准确审视自己;
(四)生涯规划方向不明,服务层次较低;
(五)社会实践经验缺少,对职业环境了解不足;[9]
(六)大学生自我认知的局限和职业准备缺乏;
(七)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重视不够;[10]
(八)规划缺乏可行性,执行力度不足;[11]
(九)职业目标比较模糊,时常抱有投机心理;
(十)价值取向有失偏颇,较多倾向经济因素;[12]
(十一)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引导体制不完善;[7]
(十二)职业生涯规划好高骛远,路径设置不合理;
(十三)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策略实施缺乏针对性;
(十四)面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勇气挑战。[13]
五、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误区
(一)忽视职业生涯规划;
(二)把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选择;
(三)职业生涯规划急功近利;[14]
(四)过于追求所谓的“最佳规划”;
(五)“唯目标论”。[15]
六、改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途径
1.政府方面
(1)制定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政策;
(2)加强政府对就业市场的管理和完善;[16]
(3)加快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的普及;[8]
(4)完善社会引导体制,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完善的服务体系。[7]
2.学校方面
(1)高校要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并发挥好引导作用;
(2)搭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网络资源平台;[8]
(3)贯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原则;
(4)加强职业咨询和生涯规划测评建设力度;
(5)建立专门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9]
(6)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全程化;
(7)构建社会实践体系,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活动;[11]
(8)引导大学生正确评价自我,进而营造职业化氛围;
(9)拓宽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来源渠道, 建立加强职业意识的体系;[17]
(10)不断评估反馈,适时调整规划;[2]
(11)开展职业咨询辅导,协助大学生进行职业发展定位;
(12)加强和引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其专业性和职业针对性;[18]
(13)调整高校学科专业、课程设置及教育模式;[16]
(14)与社会配合,共同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19]
3.学生个人方面
(1)大学生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2)培养综合的竞争能力;[11]
(3)大学生要提高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熟悉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4)了解市场需求,增强专业技能,提高实践能力;[7]
(5)全方位提高综合竞争所需的专业技能;
(6)在实践中培养现代职场必备的心理素质。[16]
七、结论与思考
学校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辅助作用。最终还要大学生认真对待,积极思考,经常性的思考,才会产生积极效果。
从进入大学起,大学生就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为迎接未来的就业挑战,每个人的自身资源不是高考成绩,不是家庭背景或金钱,而是时间和精力。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哪里,哪里就会有进步。因此,只有大学生尽早地进入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审时度势,随时寻找自身和社会需求的差距,采取有效的学习方法,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完善自我,才能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取得先机,以最佳姿态迎接自己能够胜任的社会职责。
2. 职业规划包括哪些就业
职业生涯规划 将会一直将伴随我们,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完美人生。因此, 职业生涯规划对我们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首先、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让我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发掘自我 潜能。制订一个明确的职业生涯对我们来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3. 职业生涯规划就业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是:
1、专业定向后初次就业;
2、必须面对就业难的现状;
3、必须把个人与经济发展联系起来;
4、引导自己形成学习的动力和终身学习的理念;
5、指导自己就业或创业。
4.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内容
就业服务需求职业指导是指就业服务部门向申请者提供的全面性的、系统性的、专业性的职业指导服务。
此服务包括:帮助申请者了解和了解自身特点和需求;分析职业资料,识别职业选择;建立适合职业发展计划;帮助申请者获得必要的技能以及提供其它发展方面的指导或协助。
5. 职业规划就业常识有哪些问题
职业决策是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前导部分,决策制订的可行性与否,直接决定着职业生涯规划是否成功。
概述
职业决策是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前导部分,决策制订的可行性与否,直接决定着职业生涯规划是否成功。希望获得最理想的职业发展目标,就需要认真的对自己进行完全剖析,知道自己希望得到什么,这一生自己应该在这个社会里获得什么,这就需要自己认真制订职业决策了。而这些只有自己最清楚,也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并制订出最合适的决策目标。
目标按时间分解为短期目标(三个月以内)、中期目标(一年)、长期目标(四年及以上)等,按内容分解为知识目标(如专业、证书等)、能力目标(如专业技术能力、可迁移能力等)、素质目标(综合素质、职业素质等)、实践目标(如学生 工作、实习、兼职等)等。
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我们需要确立各种目标。
针对就业,我们应当选择合适自己的职业目标,尽量做到人职匹配,并确定相应的发展路径。
设立目标的指导原则包括SMART法则,良好的决策方式包括CASVE决策模型等。
制定
一、制订职业决策需要结合自己的性格、特长和兴趣。
职业生涯能够成功发展的核心,就在于所从事的工作要求正是自己所擅长的。如果一个人性格内向、不善与人沟通,没有很好的交际意识,那么这个人就很难成为一名成功的管理人员。制定职业规划一定要认真分析出来自己的优缺点。
从事一项自己擅长的、并喜欢的工作,工作会很愉快,也容易脱颖而出。这正是成功的职业规划核心所在。
二、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并具有可执行性。
很多大学生刚开始时雄心壮志,一心想着出人头地。但是实际社会里的工作,有时确实会存在一定跨越,但是更多的时候却是一种积累的过程——资历的积累、经验的积累、知识的积累,所以职业规划不能太过好高骛远,而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和社会情况,一步一个脚印,层层晋升,最终方才能就梦想。
三、职业决策必须有可持续发展性
职业决策不能够制订一个阶段性的目标,应该是是一连串的、可以贯穿自己整个职业发展生涯的远景展望。如果职业决策定的过短浅,后面又没有后续职业决策点支撑,肯定会使人丧失奋斗的热情,且不利于自己长远发展。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邮箱jdapk@qq.com